<em id="2coio"><big id="2coio"><form id="2coio"></form></big></em>

        <s id="2coio"></s>

      1.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兩會新聞眼 | 地方政府2020工作報告點題了哪些能源事項?

        eo記者 潘秋杏 整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1月以來,全國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各地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相繼出...

        eo記者 潘秋杏 整理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1月以來,全國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各地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相繼出爐。eo梳理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能源方面的內容。

        其中,北京、天津、海南、山西、河南、湖南、廣西、吉林、遼寧等提到發展新能源汽車及其相關產業;天津、河北、廣東、山東、山西、河南、安徽、青海、吉林等提到壓減煤炭產能;廣東、湖北、山西、重慶、青海、內蒙古、吉林等地提到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相關內容。

        核電方面,廣東提出推進惠州太平嶺核電、陸豐核電項目,浙江要加快推進三澳核電一期項目,海南加快建設昌江核電二期,廣西將大力推進防城港紅沙核電3號4號機組項目、加快防城港紅沙核電5號6號機組項目前期工作,甘肅計劃推進“水火油氣風光核”絲綢之路現代能源綜合示范基地建設,青海提到研究規劃氫能、核能利用項目。

        油氣方面,廣東提出加快珠海、陽江、潮州等地沿海LNG接收站建設,建設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先導試驗區;福建石油化工產業產值將超萬億元;浙江提到加快建設油氣全產業鏈;海南提出環島天然氣管道全面完工,實現全省供氣一張網;山西對煤層氣產業實施三年滾動發展行動計劃,力爭今年產量達到90億立方米;河南建設6個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中心;甘肅提出爭取建設玉門石油儲備庫;吉林計劃利用俄氣過境優勢,深入實施“氣化吉林”工程等。

        除了能源領域,超20個?。ㄊ?、自治區)都提到了5G建設,eo曾報道過,5G基站具有高能耗、電費成本占比大的特點,5G基站鋪設速度的加快讓配電網的擴容、升級改造任務刻不容緩,也給電力企業帶來更多的參與機會。

        京津冀

        北京

        聚焦“科學”與“城”的功能,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分區域、分步驟推進審批權限賦權和下放,深化協調聯動發展。東區重點布局能源產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能源谷”;西區沙河高教園加強產教合作,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建設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生命谷”。

        繼續打好藍天保衛戰。實施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全面實施國六(B)排放標準,嚴格執行國三標準柴油貨車全市域限行政策,推進公交、環衛、物流、出租等重點行業車輛電動化,落實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區政策。

        在促進高精尖產業發展上,開工建設北汽新能源高端智能生態工廠、京東方生命科技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

        天津

        在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上,天津計劃打造“公轉鐵”“散改集”雙示范港口,推進港口作業機械和車輛“油改電”、靠港船舶岸電使用全覆蓋。

        全力推動產業、布局、能源、運輸四大結構調整,基本解決“鋼鐵圍城”“園區圍城”問題?;娟P停整合熱電聯產電廠周邊燃煤鍋爐,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000萬噸以下,完成燃氣鍋爐低氮改造,推進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和重型柴油車在線監控。

        深入推進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車聯網落地應用和產業集聚發展。

        在強化項目支撐上,促進空客A320第二條總裝線及組配件、豐田新能源汽車等項目落地建設,加快諾和諾德智能生產線、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一汽豐田發動機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恒大國能純電動車等項目投產和中海油新油田達產。

        深入推進電力“1001工程”和“9100行動計劃”,加快建設“三型兩網”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打造能源革命先鋒城市。積極推動千兆光網和千兆5G工程,5G基站達到2萬個以上。

        河北

        積極穩妥推進安全清潔取暖。落實應急減排差異化定量管控,不搞“一刀切”。

        著力轉型升級,抓牢高質量發展關鍵。壓減鋼鐵產能1400萬噸、煤炭600萬噸、平板玻璃840萬重量箱、焦炭200萬噸,淘汰火電機組50萬千瓦,完成去產能三年行動計劃。主動作為調結構。深入實施工業轉型升級系列三年行動計劃,扎實推進“萬企轉型”,加快建設制造強省。

        加快推進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石家莊高端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等5個國家級、31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推動數字河北建設,促進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應用及產業發展,加快布局5G基站、物聯網、IPv6等新型基礎設施。

        東部沿海地區

        廣東

        支持廣州發揮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試驗區,打造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教育醫療中心,增強綜合城市功能。

        在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上,推進惠州太平嶺核電、陸豐核電、陽西電廠、大埔電廠二期等能源項目,實現天然氣主干管網地市全覆蓋。積極推動汽車消費升級,鼓勵以舊換新,著力解決停車難、充電難問題,推進全省干線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上,加強臭氧污染聯合防控,加快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等優化調整,抓好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減排和柴油貨車、工地揚塵治理,在物流、環衛等領域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加快港口岸電配套使用、內河船舶LNG動力改造。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制造業能級和水平,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制造等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做強做優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和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

        推進沿海綠色石化產業帶建設。加快建設湛江巴斯夫、揭陽中委廣東石化等項目,積極推進惠州??松梨?、中海殼牌三期、茂名丙烷脫氫、廣汽豐田四廠五廠、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年內新建5G基站4.8萬個,力爭實現地級以上市5G網絡覆蓋。同時,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壯大,積極布局發展氫能產業。

        在發展海洋經濟上,加快海工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船舶制造、海洋能源等產業發展,打造藍色高端產業集群。抓好近海風電場開發建設,推動海上風電規?;l展。加快珠海、陽江、潮州等地沿海LNG接收站建設,加大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建設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先導試驗區。

        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嚴格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推動資源利用方式加快轉變。堅決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在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全面推進清潔化改造。

        福建

        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加強上下游產業協同和技術攻關,增強產業鏈韌性。拓展提升現有主導產業,力爭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石油化工產業產值均超萬億元。在數字產業、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現代農業、時尚消費、康養文旅體育等領域,培育壯大新的主導產業,打造更多千億級、萬億級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增加值突破6000億元。

        實施新一輪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加大綜合交通網絡、軌道交通、市政管網、5G、物流樞紐、冷鏈物流、海鐵聯運、港口集疏運等領域投資力度,推動全省基礎設施整體水平躍上新臺階。

        積極建設生態文明先導區。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強化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

        浙江

        在擴大有效投資上,加快推進三澳核電一期等重大能源項目。

        加快提升制造業競爭力。培育發展數字安防、汽車及零部件、綠色石化、現代紡織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氫能產業創新研究院,大力發展氫能產業。

        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1+6”行動。全面推進“多規合一”改革。實施競爭性的差別化政策供給,全面整合各類開發區(園區)和產業集聚區。加快建設油氣全產業鏈。打造“一帶一路”樞紐。大力推進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深化“四港”聯動。

        持續深化污染防治。深化治氣工作,實施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全面完成運輸結構調整和柴油車專項整治  

        江蘇

        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上,加強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環境綜合治理,努力實現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目標。

        著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以“三化一補兩提升”為方向,開展大規模技術改造。大力發展“5G+工業互聯網”,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

        山東

        在培育壯大新動能上,對重點產業鏈實施補鏈、延鏈、強鏈,形成“產業+配套、平臺+生態、技術+賦能”的集群發展格局。年內新開通5G基站4萬個,建設省級區塊鏈產業園區。

        推動過剩產能調整轉型。統籌實施“壓舊上新、壓小上大、壓低上高、壓散上整”,推動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啟動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堅決完成既定地煉產能整合任務。按時完成通道城市鋼鐵產能置換、焦化產能壓減等任務目標。深入開展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完成3700萬噸煤炭消費壓減任務。加快優化能源結構。

        海南

        不懈推動產業轉型,重點培育油氣、旅游、互聯網、熱帶高效農業4個千億級產業。規劃建設博鰲東嶼島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園區,謀劃建設世界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

        在精準實施“五網”提質升級中,推動電源供應清潔化低碳化,建成文昌氣電,加快建設昌江核電二期、萬寧氣電、??跉怆?。打造全國首個智能電網綜合示范省。落實“氣化海南”行動計劃。環島天然氣管道全面完工,實現全省供氣一張網。

        海南省兩會舉辦前,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的工作會議就透露,今年海南省將力爭互聯網產業邁上千億元大關,油氣產業鏈超過1200億元;完成“十三五”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基本實現各市縣主城區和重點應用區域的5G規?;采w,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

        油氣產業將堅持走國際化路線,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圍繞乙烯下游開展產業鏈招商,開展高碳氣的綜合利用前期工作;引進外資和民企參與油氣開發;做好延長石油集團總部基地建設,開展國際貿易,發展油氣化工新材料,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

        今年海南省計劃推廣1萬輛以上新能源汽車,探索“車電分離”模式,加快建設換電站;研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資金,從購置環節向使用環節轉變,并將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專家咨詢委員會、海南省新能源汽車促進中心等。

        上海

        著力穩增長優結構。繼續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積極推動產業提質升級,大力培育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集群。著力發展新興服務業、高端服務業、精細服務業、特色服務業。繼續提高城市經濟密度,淘汰落后產能800項,低效建設用地減量15平方公里。繼續推動整體轉型區域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建設重要產業載體。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進5G網絡市域全覆蓋,建成有線無線雙千兆寬帶城市。完善“城市大腦”架構,基本建成貫穿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大數據資源平臺。實施智慧城市場景開放計劃。

        中部地區

        山西

        壯大新動能,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重點建設朔州、長治、晉城3個國家級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打造太原、晉中、長治、運城產業集聚區?,F代煤化工產業堅持走“高端化、市場化、差異化、環境友好型”的發展路子。煤層氣產業實施三年滾動發展行動計劃,力爭今年產量達到90億立方米。推動三個新興潛力產業發展壯大。新能源產業重點推進“氫都”大同新能源產業城、孝義氫能等項目建設,推動光伏、風電平價競價上網。數字創意產業重點引進培育一批領軍企業,推出更多優質產品。

        做強做優做綠四大傳統千億產業。煤炭產業退出產能1500萬噸以上,穩步提高先進產能占比,煤炭洗選能力壓減到18億噸左右。電力產業推進晉電送浙、晉電送冀,力爭外送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焦化產業壓減過剩產能4027萬噸,建設國家綠色焦化產業基地。鋼鐵產業開工建設太鋼年產70萬噸中厚板改造等項目,打造全球一流的不銹鋼生產基地。

        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開展煤礦智能化改造、綠色開采技術試點示范。深化煤層氣勘查開采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三氣”綜合開發。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力爭達到1300億千瓦時。加快發展新能源,探索開展“新能源+儲能”試點示范。辦好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

        打贏藍天保衛戰,大力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重點行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改造、工業爐窯和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嚴格“兩高一危一化”項目環境準入管理,全面開展“散亂污”企業治理,穩步推進城鄉清潔取暖。

        河南

        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在抓項目建設上,建成青電入豫工程和6個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中心,開工建設平頂山鹽穴儲氣庫等重大工程。加快實施重大信息網絡基礎設施項目,實現縣城以上城區5G全覆蓋,加快全省5G商用進程。

        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方面。加快實施十大新興產業發展行動,在人工智能、新能源及網聯汽車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建設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和黃河牌鯤鵬服務器基地。

        在做強做優主導產業方面,持續鞏固提升裝備、食品、新型材料、汽車、電子信息等五大制造業主導產業優勢地位,穩定產業鏈基礎,提升產業鏈水平。加快電子級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基地建設,推進格力智能制造、通用電氣風電設備制造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方面。深入推進鋼鐵、鋁工業、水泥、煤化工、煤電等傳統產業減量、延長鏈條、提質發展,完善淘汰落后生產工藝目錄,分類處置年產30萬噸以下煤炭落后產能,支持有條件的區域實施鋼鐵、煉焦裝備大型化改造。

        在打好三大攻堅戰上,堅決推進污染防治攻堅。下大力氣調整優化產業、能源、運輸、用地結構,強化聯防聯控和區域共治,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加大市政管網、停車場、電動汽車充電站充電樁、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續做好農村電網建設。

        安徽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實施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完善應對重污染天氣差異化管控措施。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推廣清潔能源。推進5G網絡建設,新建5G基站1萬個以上。

        在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上,加快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設,組建大健康研究院、環境科學研發平臺。

        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轉化。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等領域,統籌推進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促進更多前沿科技研發“沿途下蛋”。

        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饷禾窟^剩產能210萬噸。

        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促進科技資源向資源型城市流動,布局一批創新平臺。統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與接續產業培育壯大,支持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型煤化工、陶鋁新材料、銅基新材料等產業。深化城區老工業區、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和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國家級試點,支持尾礦和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把昔日的“工業銹帶”變成“生活秀帶”。

        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行業準入、資質標準、產業補貼等規定和做法,開展供電、供水、供氣、供熱、消防等領域指定交易和歧視性限制問題專項整治,繼續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2020年重點工作及責任分解的通知中提到,推進油氣管網和儲氣調峰設施建設,建成亳州—太和、六安—金寨、巢湖—無為等天然氣干線管道項目,天然氣消費量達62億方;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建設,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100萬千瓦以上。

        湖北

        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建設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深化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支持長江新城打造綠色發展先行區。推進鄂西頁巖氣勘探開發。

        夯實穩增長基礎,根本解決能源瓶頸制約問題,加速推進金沙江水電和陜北火電送湖北特高壓輸電工程,爭取提高三峽電能湖北消納比例,實施城市供電能力提升工程。加快5G、工業互聯網、冷鏈物流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開工268個重點技改項目。推動東風本田三廠、三寧化工乙二醇、華新水泥新生產線等重大新增長點發力見效。支持宜昌打造國家仿制藥生產基地、隨州全面深化“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建設。

        江西

        在增強內需潛力上,支持開展新能源汽車租賃服務,加快智能充電設施建設。在擴大開放方面,支持航空、電子信息、汽車、農業、中醫藥等產能和服務走向國際大市場。

        電力方面,建成分宜電廠擴建項目,續建雅中—江西特高壓直流工程、豐城電廠三期擴建、瑞金電廠二期擴建項目,開工信豐電廠新建項目。

        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突出數字經濟引領,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成5G基站2萬個,推進南昌、鷹潭及重點應用場景5G網絡全覆蓋,力爭覆蓋所有設區市,大力發展“5G+工業互聯網”。

        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執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全面實行燃煤上網電價“基準價+上下浮動”機制,市場化電力交易規模達500億千瓦時;支持江西聯合股權交易中心改革創新,實行企業上市分階段獎勵政策,力爭新增上市企業10家左右。促進各類所有制經濟競相發展。實施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加快“雙百企業”綜合改革,開展“百戶國企混改攻堅行動”,深化國企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和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

        湖南

        加強重污染天氣防范和應對,抓好長株潭及傳輸通道城市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推進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標排放柴油貨車淘汰任務,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工作,開展揚塵、餐飲油煙等面源污染治理。

        湖南省政府在其計劃報告中提到,擴大內需上,爭取渝懷復線、焦柳鐵路懷柳段電氣化改造、石長鐵路聯絡線建成投運。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加快建設永州電廠等能源項目。加快5G基站建設和商用步伐。

        西南地區

        重慶

        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汽車產業加快向中高端、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轉型,支持長安汽車、北京現代新品研發投放,推動長安福特林肯、上汽紅巖、長城汽車放量生產,加快小康中高端智能網聯汽車、比亞迪動力電池等項目建設,爭創國家車聯網先導區。摩托車產業,重點發展電動摩托車、踏板車、中大排量摩托車,推動雅迪高端電動摩托車等項目建設。

        裝備產業方面,大力發展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裝備產品,推動機器人放量生產和數控機床提檔升級,加快康明斯大馬力發動機、海裝風電、ABB搬遷技改等項目建設。

        能源產業方面,繼續抓好頁巖氣勘探開發,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發展,強化能源保障體系建設。

        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完善基礎設施,新建“四好農村路”1.4萬公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農村電網改造和“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工程。

        廣西

        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打好工業振興攻堅戰。推進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打造綠色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制造、汽車、金屬新材料、精品碳酸鈣等產業集群??⒐ね懂a防城港鋼鐵基地一期、柳州上汽新型發動機、北海信義玻璃產業園等項目。新開工南寧合眾新能源乘用車和天際新能源汽車、玉林鋰電新能源材料一體化產業基地等項目。加快建設欽州華誼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玉林正威新材料產業城、貴港騰駿汽車、賀州中資碳酸鈣新材料產業園、來賓三江口節能環保產業園、河池南方有色金屬綠色制造等項目。

        構建清潔安全高效能源網。著力提升電源供給保障能力,大力推進防城港紅沙核電3號4號機組、神華國華廣投北海電廠等項目,加快防城港紅沙核電5號6號機組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建設一流智能電網,推進全區電氣化鐵路外部電源、500千伏鳳凰變電站等重大工程。投資200億元以上,實現農網穩定可靠供電服務全覆蓋。加快城市電網智能化升級。實施天然氣互聯互通工程,建設支線管網,加快實現縣縣通天然氣。

        構建泛在先進的信息網。推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建成2萬個5G基站,實現設區市核心區域5G網絡連續覆蓋,不斷擴展5G應用場景。

        壯大向海經濟和臨港產業,打造綠色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金屬新材料、糧油食品、新型玻璃、清潔能源、林漿紙一體化等產業集群。

        云南

        推動八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健全發展先進制造業、振興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開展制造業“補短板”、“拉長板”行動,實施千億技改工程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優化升級煙草、電力、有色等傳統產業,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持續打造“綠色能源牌”,發展一批綠色鋁材、綠色硅材精深加工一體化產業基地,發展高科技產業,建設一批智能科技小鎮,搶占行業制高點。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建項目盡快建成投產。

        全面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加強電網改造,完善電網覆蓋,加快清潔載能企業用電配套項目建設。推進國家石油煉化基地建設。加快天然氣產供銷儲體系建設,新增天然氣管網400公里以上。

        四川

        聚焦工業“5+1”壯大實體經濟。加快推進中國電科成都產業基地、惠科8.6代線、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恒力新材料產業園、中興能源、京東西南智能運營結算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用好精準電價政策,建設水電消納產業示范區,壯大綠色載能等特色優勢產業。

        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完成四川電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革,推進增量配電和輸配電價改革。完善天然氣、頁巖氣開發利益共享機制,促進能源資源就地轉化。繼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優化省以下政府間事權和財權劃分,探索建立財政產業發展資金分配與項目產出效益掛鉤機制。加快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對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地方國有金融資本實行集中統一監管。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供銷社綜合改革,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依法入市。

        強化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建設。深入推進長江廊道造林和生態屏障重點縣建設,完成無序開發小水電清理整頓,開展礦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整改提升入河排污口。

        西北地區

        綜合實施藍天碧水凈土工程。抓好工業、燃煤、機動車、揚塵等重點污染源治理。實施“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完成火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

        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大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聚焦石油化工、裝備制造、有色冶金、煤炭建材、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大力推進“三化”改造。

        實施十大生態產業帶動性工程。堅持能源清潔化、電力綠色化方向,推進“水火油氣風光核”絲綢之路現代能源綜合示范基地建設。支持平涼煤電化冶“雙千億”產業基地建設,爭取建設玉門石油儲備庫。加大電力外送與消納,爭取青豫直流工程甘肅新能源配套電源工程年底建成投運,推進酒泉至湖南直流配套風光電項目、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加快推進隴東煤炭生產基地建設,爭取甘肅煤炭交易中心建成投入運營。

        寧夏

        擴大有效需求,今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確定重點項目80個,完成投資500億元以上。大力實施120萬噸煤制烯烴、41萬噸鋰電材料、日產2000噸高端液態奶等重大產業項目。

        推動數字經濟“領跑新賽道”。支持銀川中關村雙創園、石嘴山網絡經濟園、中衛西部云基地等高水平發展,培育軟件服務、5G商用等業態,加快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應用,力促數字經濟深融合、大發展。

        加快園區優化升級。強化寧東基地與太陽山園區等一體化發展,打通煤化工、石油化工、現代紡織產業鏈條,建設國內領先的現代煤化工基地。

        打好三大攻堅戰。推進城市建成區集中供暖及散煤治理,加強施工揚塵、柴油貨車、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完成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地級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80%,PM2.5、PM10平均濃度繼續鞏固改善。

        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市場化改革。加快水、電、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縮減政府定價項目范圍。

        青海

        青海省在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中提到,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達90%以上。

        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深入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重大要求,建成“青電入豫”工程和兩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向山東、江蘇輸送新能源電量,推動新通道建設,推進可再生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和三江源地區煤炭減量化工程,提高清潔能源就地消納比重,持續打造“綠電特區”。繼續辦好“一帶一路”清潔能源高峰論壇,布局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研究規劃氫能核能利用項目,科學有序開發干熱巖資源,建設全國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

        內蒙古

        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制造業,緊跟世界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合理布局和有序推動風電、光伏等產業規?;?、基地化發展,加快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創建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

        擴大有效需求,加快儲能設施、新能源基地和能源運輸通道建設。

        加強綠色內蒙古建設,從嚴控制草原核心區新建風電、光伏和礦山項目,支持在荒漠地區、采煤沉陷區、礦區排土場建設光伏電站和風電基地。加強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和高耗能項目節能審查。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用能權、排污權、林業碳匯交易等改革。建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評估體系和碳匯儲備評估機制。

        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導國有資本向產業鏈中高端和新興產業布局。深化電力體制和輸配電價格改革,建立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電價機制。

        新疆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大數據、智能終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盡快形成產業優勢。加快發展輸變電裝備、風電裝備等一批優勢特色先進裝備制造業,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加快重大能源設施建設。圍繞建設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推進一批重大能源設施建設項目。開工建設莎車—和田Ⅱ回、亞中—達坂城Ⅱ回等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持續推動準東新能源基地、阜康及哈密抽水蓄能電站、南疆光伏儲能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哈密北—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前期工作,開展準東、哈密煤電油氣風光儲一體化基地示范建設。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能源、交通、旅游、水利等領域培育壯大一批國有投資集團,做強做優國有資本。

        推進暖心惠民工程。繼續實施南疆煤改電(一期)工程,完成南疆四地州煤改電配套電網建設及居民電供暖改造(一期)工程28.87萬戶任務,改善供暖條件,降低生活成本。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水電暖改造和加裝電梯力度,提高老舊小區物業覆蓋率。

        陜西

        竭盡全力攻堅克難,堅決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完成關中地區剩余70余萬戶散煤治理任務,深化工業爐窯、機動車尾氣專項治理,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

        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強陜北高端能化基地和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支持榆林科創新城和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建設,支持延安加快建設“雙創”平臺;大力發展陜南綠色循環主導產業;全力抓好50個省級示范縣域工業集中區及產業集群建設。

        西藏

        完成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力爭實現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結束全國最后一個地級行政區孤網運行的歷史。

        推進5G應用,力爭年底各地(市)所在地覆蓋5G網絡。

        東三省

        黑龍江

        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結合實際逐步推行天然氣、電及生物質等清潔取暖。加快淘汰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內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原則上不再新建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

        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淘汰落后產能,按照臺賬年度要求,堅決完成小煤礦關閉和退出落后產能任務,嚴格按標準檢查驗收,做到真關真管真淘汰。

        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落實區域差異化分類考核辦法。推動雞西、雙鴨山、七臺河、鶴崗煤城轉型、企業轉業、職工轉崗;強化大興安嶺、黑河、伊春等生態型城市的生態保護恢復功能。

        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快項目建設。依靠創新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支持裝備制造、能源、石化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實施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項目,推動神華寶清電廠一期、沃爾沃平臺升級改等項目投產。

        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動龍煤集團完善母子公司體制,深化內部改革,加快脫困發展。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支持哈電、大慶油田等駐省央企改革,提升本地企業產業配套比例。深化市場監督、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領域執法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農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礦區轉供電管理體制改革。

        吉林

        落實好支持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推動汽車產能回歸、排產回歸、配套回歸,省屬口徑汽車產業產值力爭增加200億元,紅旗品牌汽車產銷力爭達到20萬輛。支持長客公司開拓海內外軌道交通市場,拓展軌道裝備全生命周期服務業務。支持吉化公司加快技術改造,穩定吉林油田產量。

        突出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醫藥健康等重點領域,實施900個轉型升級重大項目,加快長春豐越12萬輛產能提升、恒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白城梅花30萬噸谷氨酸鈉等一批項目建設。開工總投資400億元的吉化公司80萬噸乙烯改擴建及配套工程等項目。

        抓基礎設施類項目補齊短板。全面推進鐵路、公路、機場、水利、能源等重大項目。開工白城向陽500千伏電網工程等11個新建電力項目,繼續抓好通榆百萬千瓦風電等29個新能源項目、開工15個新建項目。利用俄氣過境優勢,深入實施“氣化吉林”工程,謀劃建設長嶺天然氣化工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打造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產業園,加快推進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產業園、長春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等園區建設。

        打造現代產業集群。打造中國紅旗國際汽車城。支持長春市全產業鏈發展汽車產業,聚焦技術創新、產業配套、出行服務、人才培養,形成完備的汽車產業集群。加快推進一汽吉林汽車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建設遼源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基地、四平市新型專用車產業集群。

        建設長春北湖“雙創”服務功能區、光機所眾創中心等3大類42個項目,抓好白城北方氫谷、北方云谷、高載能產業綠色發展基地和新能源產業示范基地,打造“白城—長春”吉林西部氫能走廊。

        打贏三大攻堅戰上,推動煤炭消費減量,有序推進清潔取暖。

        遼寧

        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聚焦民生導向,加快實施一批補短板、調結構、惠民生重大項目。抓好108個工業高質量發展項目,加快華晨寶馬三期、華錦阿美、恒大新能源汽車等重大項目建設。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

        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持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深入開展“五礦共治”專項行動,加大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力度。分產業制定務實舉措,推動石化產業向高端化延伸,加快建設國家石化產業基地。

        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穩步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促進“軍轉民、民參軍”,抓好自主化燃氣輪機、渤海重工海洋核動力平臺等重大項目。

        TAG: 無標簽
        Top 最新A片线路首页,九一无码中文字幕久久无码,天日天天干天天操天天射天天插,啊啊啊不要疼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em id="2coio"><big id="2coio"><form id="2coio"></form></big></em>

              <s id="2co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