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中國煤制乙二醇競爭力分析
文/黃平 中國石化化工銷售有限公司華中分公司,當代石油石化
我國乙二醇市場特色鮮明,消費規模較大,作為煤炭大國,煤化工的發展使我國煤制乙二醇得以規?;l展。在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已建成或將建成一大批煤制乙二醇項目。
截至2019年底,我國煤制乙二醇產能已達491萬噸/年,2020年,還將有近400萬噸/年的產能釋放。由于該領域技術處于逐漸成熟階段,因此短期內市場存在產能增速較快但產量增速緩慢的不匹配狀態;產能集中在中西部,而消費地集中在華東地區;煤制乙二醇產品質量尚不能完全滿足下游聚酯工廠的使用要求,究竟煤制乙二醇是否有競爭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我國乙二醇市場現狀
1.1乙二醇供應情況
截至2019年底,我國乙二醇總產能為1159萬噸/年。從生產企業性質看,主要以國企為主,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產能分別為392萬噸/年、81萬噸/年和80萬噸/年,合計占比達48%,中國石化乙二醇產能占國內總產能的34%,是國內最大的乙二醇供應商,在全球排名第三。從乙二醇裝置的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產能高達737萬噸,占比達64%(見表1)。
近十年來,國內乙二醇的產能產量增幅沒有表觀消費量大,原因之一是受乙二醇原料制約。傳統石化路線乙二醇的核心原料是由石油中得來的環氧乙烷,由于環氧乙烷不宜儲存和遠距離運輸,乙二醇裝置都是乙烯工廠配套建設,因此國內乙烯制乙二醇產能主要集中在大型石化企業,而乙烯制乙二醇產能增長只能通過新上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配套來實現,限制了產量快速提升。
另一原因是生產成本問題。中東地區生產企業用廉價乙烷裂解原料制造乙二醇,由于生產成本足夠低廉,將產品通過海運方式輸送到亞洲市場,成本低于國內乙烯制乙二醇成本。國內用石腦油生產乙烯制乙二醇,在原油價格較高而乙二醇價格相對較低時,利潤空間較小,限制了國內企業新建裝置或擴能的積極性。
1.2乙二醇進口情況
近5年來,我國乙二醇進口總量一直保持在850萬噸左右,對外依存度較高,雖然整體看有緩慢下降趨勢,但長期維持在60%左右(見圖1)。隨著煤制乙二醇技術不斷提升,產能將繼續擴大,乙二醇對外依存度會逐年下降。
從進口來源看,2019年我國乙二醇的主要進口國家有沙特阿拉伯、加拿大、科威特和印度,其中沙特阿拉伯是主要進口來源地,占進口總量的46%,供應商主要為Sabic,MEGlobal,Shell,信實等。
1.3乙二醇下游需求結構
2019年乙二醇市場需求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從我國市場看,重點仍集中在聚酯領域,而國內聚酯市場經歷了前幾年的產業結構升級加之淘汰落后產能之后,整體行業將煥發新的生機,近年來國內下游聚酯領域呈現穩步增長,高利潤的良性發展為乙二醇的需求注入活力。
2019年國內乙二醇總需求量達1800萬噸,環比增加7%。從消費結構看,下游聚酯領域依然是目前乙二醇消費的主要領域,約占乙二醇消耗量的92%,另有2%左右的需求量是防凍液;樹脂、聚氨酯領域的需求分別占3%和2%,還有1%用于制藥領域及其他。
2我國煤制乙二醇市場
2018年12月以來國內乙二醇市場開始漫長熊市,2019年持續的跌勢及幾近腰斬的跌幅引爆市場關注度,4月華東港口庫存刷新歷史峰值,乙二醇低廉價格觸及各生產工藝成本線,考驗生產廠家成本利潤,隨后檢修裝置逐步增加,國內供應壓力減緩,行情開始底部調整。2019年均價較2018年大幅下挫34%,多數乙二醇裝置處于虧損狀態,產能投放嚴重不及預期。截至2019年12月,國內僅榮信化工40萬噸/年的煤制乙二醇裝置投產,遠小于年初規劃的327萬噸的計劃。從乙二醇產能結構上來看,煤制乙二醇產能占比將逐步擴大?;谖覈案幻?、貧油、少氣”的能源分布現狀,近年來煤化工逐步興起。按照未來幾年我國乙二醇投產計劃,煤化工仍占主流,因此煤制乙二醇產能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截至2019年底,國內煤制乙二醇總產能491萬噸/年,占國內乙二醇總產能(1159萬噸/年)的42%,國內煤制乙二醇企業產能見表2。
從煤制乙二醇產能區域分布來看,有356萬噸產能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主要原因是煤炭資源豐富,煤炭價格低,具有原料成本優勢。國內乙二醇產能快速增長期在2020年及以后時期,將以煤制乙二醇為主(見表3)。
預計在2020年,國內有超過350萬噸煤制乙二醇新建產能陸續投放市場,屆時煤制乙二醇產能將達到841萬噸/年,約占總產能的56%,占據國內乙二醇總產能的半壁江山。
3我國煤制乙二醇產品競爭力分析
目前我國乙二醇存在巨大資源缺口,國內產量暫不能滿足需求,2019年乙二醇對外依存度為55%,未來幾年仍將需要大量進口。石油路線乙二醇產能增長只能通過新上的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配套來實現,限制了其產量快速提升,2019年以后3年內,國內僅有3套共180萬噸的新建產能陸續投放市場。煤制乙二醇是否能夠順利發展,取決于其本身是否具有競爭力,主要體現在生產成本、產品質量和物流方式3個方面。
3.1生產成本
除煤制乙二醇因產品質量尚不能完全滿足于聚酯行業要求外,國內乙二醇的競爭主要是價格競爭,價格競爭優勢直接來源于生產成本。目前國內生產乙二醇主要有:乙烯制、石腦油制和煤制乙二醇,也就是石油路線和煤路線制乙二醇。
3.1.1石油路線生產成本分析
石腦油制法計算方式采用美元計算,計算公式按目前國際上通產算法,其中乙二醇外盤成本=0.81×石腦油價格+150美元/噸,2018年石腦油制乙二醇平均利潤262美元/噸,目前石腦油制乙二醇成本約5060元/噸(石腦油價格為614美元/噸,美元中間價為7.05)。
乙烯制法計算方式換算成人民幣計算,計算公式按目前國際上通產算法,乙二醇內盤成本=0.605×東北亞乙烯價格×1.13×1.01×人民幣匯率+1000元/噸,2018年外采乙烯制乙二醇平均利潤375元/噸,近期由于乙烯價格大幅下跌,乙烯制乙二醇利潤回升,目前乙烯制乙二醇成本約4920元/噸(東北亞乙烯價格為805美元/噸,人民幣匯率為7.05)。
3.1.2煤制路線生產成本分析
甲醇制乙二醇成本的計算方法:1.74×甲醇價格+1500元/噸,2018年甲醇制乙二醇平均利潤372元/噸,但2020年以來因乙二醇價格下跌,導致甲醇制乙二醇虧損嚴重,目前甲醇制乙二醇成本約5154元/噸(甲醇價格2100元/噸)。
煤路線成本核算以2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為基準,假設裝置100%開工運行,同時,內蒙古地區以褐煤為原材料(消耗量為5.6噸/噸產品),中部地區(山西、河南)以無煙煤為原材料(消耗量為3.2噸/噸產品),此外,由于乙二醇主要消耗區域是我國東部地區,而煤制乙二醇企業在西北地區居多,乙二醇運輸成本高。2018年9月以來,隨著乙二醇價格的大幅下跌,煤制乙二醇的利潤大幅壓縮,目前煤制乙二醇的成本區間在3950~4200元/噸(不含運費)。
從表4看出,煤制乙二醇到達華東地區的價格為4500~5000元/噸,隨著工藝成熟,生產穩定,生產負荷提高,成本還會下降,相比石油路線的乙二醇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3.2產品質量
目前,煤制乙二醇主要是在雜質方面與乙烯制乙二醇有差距,導致下游聚酯行業不能大規模應用。國內幾種煤制乙二醇代表工藝的質量指標見表5。
從表5看出,煤制乙二醇主要指標都能達到國家標準,但整體質量與乙烯制乙二醇還有差距,特別是色度和紫外透光率這兩項比較重要的指標差距較大,這也與煤制乙二醇含有的雜質成分有關,對下游的纖維染色造成困擾。
3.3物流方式
目前,我國乙二醇產品的主要運輸方式有4 種:鐵路(坦克罐到門)、鐵路(槽車到站)、公路和水運。
1)鐵路(坦克罐到門),目前國內大部分煤制乙二醇都采用坦克罐鐵路運輸到距客戶較近的火車站,然后卸下坦克罐再汽車運到客戶儲罐,卸空后再返空。每個坦克罐約裝26噸。該運輸方式的優勢點是門到門,缺點是裝載量少。
2)鐵路(槽車到站)是液體產品最傳統的運輸方式,但目前工廠和客戶所在地具備鐵路到站和接卸資質的較少。目前只有中韓石化、四川彭州、燕山石化等極少幾個大型國企具備發運條件,煤制乙二醇都不具備槽車發運條件。這種運輸方式優點是發運量大,一個槽車可裝56~68噸,缺點是需發運和接卸站點,不能門到門,另外還需自備槽車。
3)公路是當前中短距離最常用的運輸方式,適合在600千米范圍內運輸。運距過長,則運輸費用不具有經濟性。
4)水運是當前乙二醇最經濟的運輸方式。優點是運費低、運量大,缺點是只能到達有需要的港口,且港口必須具備裝卸乙二醇的條件。目前企業應用水運的煤質乙二醇只有中國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由于下游靠近港口,能接卸船舶的聚酯工廠少,所以水運到主流港口,還需進罐和進行公路轉運。
綜上所述,鐵路(坦克罐到門)的運輸方式是煤制乙二醇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具有中長距離運輸和門到門的優勢,也是一種競爭優勢。
4結論
1)我國是煤炭資源大國,煤制乙二醇發展迅速,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成本優勢和物流到廠。劣勢主要體現在產品質量競爭力還不強,質量還有很大改進空間,以及物流運距遠,小批量運輸制約。
2)2019年國內乙二醇的消費量達到1800萬噸,進口量約為1005萬噸,對外依存度仍達5%,且今后幾年,聚酯行業還處于擴產周期中,供需缺口近幾年還將加大,煤制乙二醇仍具有廣闊前景。
3)近兩年,煤制乙二醇迅速發展,2019年煤制乙二醇產能占國內總產能的42%。國內乙二醇總產量同比增長33%,其中,煤制乙二醇產量環比增加76萬噸,增幅達39%,高于乙烯制乙二醇。
4)受制于煤制乙二醇產品質量問題,下游聚酯行業應用還比較謹慎,部分民營企業摻用比例較高,但國營企業仍不愿提高用量,僅在常規品種上使用煤制乙二醇,在質量提高和下游應用推廣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煤制乙二醇生產廠家應尋求與下游企業合作,在當地建設聚酯工廠,或自己配套建廠,在周邊地區消化,避免長距離運輸至華東地區。同時,與下游大型聚酯企業合作,共同攻克難題,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煤制乙二醇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