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誰在虧損、誰在盈利?丨煤化工這些產業鏈仍具投資價值
煤化工行業有一句順口溜:年年難過年年過,年年過得都不錯。但這句調侃,今年再沒有聽到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的上半年行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實現營業收入5.07萬億元,同比減少11.9%;實現利潤總額1416.1億元,同比下降58.8%。其中,煤化工產品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3%,降幅比石油化工行業擴大1.1個百分點;煤化工行業凈虧損額8億元,成為石油化工領域為數不多的虧損子行業。另據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跟蹤研究,1~8月,煤化工行業實際虧損額超過15億元,創煤化工行業統計以來同期虧損額最高紀錄。
誰是虧損王
——無論獨立煤制甲醇企業還是焦爐煤氣制甲醇裝置,目前全部虧損。
截至2019年底,我國甲醇產能為8812萬噸/年,已經投產的煤制烯烴和甲醇制烯烴項目39個,合計烯烴產能為1824萬噸/年,配套甲醇產能為3547萬噸/年。這些配套甲醇幾乎全部為煤制甲醇,占當年煤制甲醇總產能的52.96%。換言之,目前國內至少有5265萬噸/年甲醇產能并未配套甲醇制烯烴裝置。根據石化聯合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精甲醇產量為2395萬噸,甲醇裝置平均開工率為54.36%。由于煤制烯烴配套甲醇裝置開工率普遍超過90%,這部分甲醇產量可達1600萬噸,而商品甲醇產量約795萬噸。上半年,煤制甲醇平均虧損400元/噸、焦爐煤氣制甲醇平均虧損200元/噸。假設天然氣制甲醇因虧損全部停產,795萬噸甲醇產量全部為煤制甲醇和焦爐煤氣制甲醇,則甲醇行業總虧損額達28.78億元。
“今年以來,焦爐煤氣制甲醇虧損巨大。打個比方,一瓶礦泉水賣1元錢,一瓶同樣容積的甲醇售價只有0.6元,比水還賤的甲醇已經成為拖累企業盈利的最大因素?!标兾麝兘够び邢挢熑喂径麻L姚繼峰對記者說。
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增戰亦向記者透露,1~6月,甲醇價格創歷史新低僅1400元/噸,渭化集團噸甲醇虧損四五百元。雖然近期上漲了200元/噸,但仍虧損至少200元/噸,成為企業最大的出血點。
——煤制油延續虧損。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的研究表明,以目前的煤價、投資強度與環保要求,煤制油項目盈虧平衡對應的國際原油價格在55~60美元/桶(相當于401~474美元/噸)。而今年1~8月,國際油價平均水平只有40美元/桶左右,4月還曾跌至不可思議的負值。這意味著煤制油的虧損看上去理由充分:國內煤制油企業每產銷1噸油品,至少虧損109美元。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921萬噸/年煤制油生產能力,按上半年平均負荷率70%計算,共產銷油品322萬噸,減掉40%的化工產品,實際成品油193萬噸,虧損約2.1億美元,約合14.09億元。
——煤制乙二醇在虧損泥潭苦苦掙扎。
截至2019年底,國內已經投產的煤(合成氣)制乙二醇項目24個,合計產能為497萬噸/年。今年以來,國內乙二醇市場價格同比下跌近40%,大多數企業出廠價長期在4000元/噸下方運行,最低時甚至只有2700元/噸,噸產品凈虧損超過1000元,導致今年煤(合成氣)制乙二醇裝置平均開工率僅43%。
即便去掉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萬噸/年、新疆天業集團一期5萬噸/年等合計70萬噸/年尚可盈虧持平的煤(合成氣)制乙二醇產能,上半年煤(合成氣)制乙二醇行業的虧損用公式也能計算出來,那就是[合計產能(497)-盈虧持平產能(70)])*半年(0.5)×開工率(43%)×噸產品凈虧損值(1000)=9.18億元。
事實上,自2018年10月乙二醇價格持續大幅下跌以來,煤(合成氣)制乙二醇企業就在虧損泥潭苦苦掙扎。
選幾個有代表性的企業看:
擁有全球首套22萬噸/年煤制乙二醇、8萬噸/年草酸生產線的上海丹化化工科技股份公司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凈虧損1.3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虧2521萬元。
擁有6套合計130萬噸/年煤(合成氣)制乙二醇生產能力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今年其煤制乙二醇分廠全部虧損。
山西陽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的壽陽化工公司2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項目上半年虧損1.52億元;持股54.6%的河北深州化工有限公司22萬噸/年煤制乙二醇項目上半年虧損1.84億元。
——煤制氣早已難逃虧損命運。
在已經投產合計51.1億立方米/年的煤制天然氣項目中,除內蒙古匯能煤化工有限公司4億立方米/年煤制液化天然氣項目盈利外,大唐國際克什克騰旗煤制天然氣有限公司13.35億立方米/年、新疆慶華能源集團伊犁煤制天然氣有限公司13.75億立方米/年、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公司20億立方米/年等裝置全部虧損。按平均負荷率60%計算,上半年這3個煤制氣項目共生產天然氣14億立方米。以目前的入網價格和煤制天然氣綜合成本推算,煤制氣產品虧損約0.5元/立方米,上半年行業虧損約7億元。
誰在盈利
盡管煤化工產業整體虧損,但仍有一些子行業和企業實現了盈利。
——焦化行業算得上矮子中的將軍。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上半年,我國焦炭產量為2.29億噸,同比微降2.5%。雖然因焦炭價格同比下降11%導致行業利潤有所減少,但全行業實現利潤依然超過80億元。其中,僅山西焦化行業實現利潤總額就達24.9億元。下半年,在需求恢復帶動下,焦化行業利潤將大幅提升。
其中,陜西陜焦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僅7~9月盈利就達1億元。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31.16億元和4.49億元。山東幾大焦化龍頭企業前5個月微利,6月后噸焦炭產品利潤高達500元。
——煤制烯烴堪稱盈利明星。
我國自主開發的煤經甲醇制烯烴技術自工業化應用以來,就持續為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2019年,在聚烯烴均價同比下跌10%的情況下,煤制烯烴行業整體毛利率仍超過20%,實現凈利潤達125億元。今年以來,在煤化工行業整體虧損的情況,煤制烯烴依然沒有讓投資者失望。雖然聚烯烴價格較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近20%,致使煤制烯烴盈利收窄,但除2~3家企業外,其余煤制烯烴企業全部實現了盈利。其中,中煤陜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神華新疆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中天合創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等大型煤制烯烴項目,1~9月實現利潤均超過2億元,整個煤制烯烴行業實現凈利潤超過45億元。
——一些不被看好的落后生表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
在多年來不被看好的煤制化肥行業中,今年虧損的主要是那些采用固定床間歇式氣化的氮肥企業,而采用現代煤氣化技術建設的大型合成氨-尿素裝置,絕大多數實現了盈利。中國中煤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圖克大化肥等裝置,噸尿素產品利潤甚至超過400元,利潤率超過25%。
“隨著技術進步和管理精細化,國內煤制尿素先進水平完全成本可控制在1000元/噸左右。這種情況下,即便尿素價格跌至1500元/噸,相關企業也能盈利,何況今年以來尿素出廠平均價超過1600元/噸?!蔽蓟瘓F總工程師馬軍忙向記者介紹。
甚至同一家企業,其經營狀況也大相徑庭。同屬山西陽煤化工股份公司控股子公司且主要產品均為化肥、甲醇,陽煤豐喜集團上半年虧損達2.86億元,而陽煤平原化工有限公司、陽煤泉稷能源有限公司、陽煤正元集團有限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433.39萬元、209.03萬元和1339.49萬元。
誰有“錢”景
——煤制烯烴顯然是首選投資方向。
今年以來相關企業能夠盈利,足以證明其技術工藝本身的先進性和競爭力。而且該產業鏈設備能夠100%國產化,不會受到國外制約。更為重要的是,雖然近幾年國內烯烴產能增長較快,但供需缺口仍超過2000萬噸/年,具有一定發展空間。
當然,最怕一哄而上。業內人士分析,3~5年后,中國烯烴產能將基本滿足國內需求,甚至可能出現過剩。企業在上馬煤制烯烴項目時,要盡可能選擇己烯共聚聚乙烯、辛烯共聚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茂金屬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雙峰聚乙烯等差異化、高端化、功能化、國內供需缺口大、附加值高的產品,或者構建煤-焦-化一體化產業鏈,多產苯乙烯等國內缺口較大的產品,實現項目效益最大化。
——在有資源優勢地區適當上馬先進焦化項目也是不錯的選擇。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專家表示,在后疫情時期,投資將再次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強動力,對鋼材的需求將保持旺盛,繼而增加焦炭需求。加之焦化行業經過持續高強度落后產能淘汰,產能過剩矛盾明顯緩解,適度布局現代化大型煤-焦-化一體化項目仍有良好的盈利預期。
——煤制油仍有油水。
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啟文依然看好煤制油的前景。但他的設想并非簡單建設煤制油裝置,而是依托煤間接液化技術建設400萬噸/年及以上超大型煤制油裝置,并借助規模優勢,在大幅降低噸油品成本的同時,規?;C合利用所產油品,生產α-烯烴、聚α-烯烴、高端蠟等國內依賴進口的化工產品,實現基地化、園區化、高質量發展。
——煤的分質利用潛力很大。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嚴廣勞認為,煤炭分質利用好比煉油行業的常壓蒸餾加催化裂解,不僅能大幅降低全過程能耗,還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煤的化學能、熱能,生產豐富多樣的化學品和炭產品,顯著提升煤的綜合利用率和項目經濟效益,已經被國家確定為煤炭高效清潔利用的有效途徑。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工產業觀察》雜志
記者:陳繼軍
圖片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