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進一步深化和加強中非油氣合作的思考與建議|文選
非洲是中國第二大原油進口來源地,加強中非油氣合作對建立多元穩定的油氣供給市場、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有必要進一步深化加強中非油氣合作,不斷提高中非油氣合作的質量與規模。具體措施包括:
充分發揮蘇丹、安哥拉等合作模式優勢,推進中國企業進入非洲油氣市場,擴大非洲市場份額;
加強成熟探區“三新領域”勘探力度,推動現有項目滾動挖潛與高效勘探;加大在傳統產油大國投資布局,建立更加穩定的非洲油氣供給市場;
加大對安哥拉深海鹽下勘探開發投資力度,提高中安合作份額油比重,同時積極進入非洲東西海岸新興資源國海上勘探,尋找陸上成熟探區接替新領域;
積極參與非洲煉化與LNG業務,全面升級中非油氣合作的質量與規模,建議積極進入安哥拉及埃及煉化產業,延伸業務價值鏈,提高項目營收能力,布局莫桑比克與坦桑尼亞LNG業務,打造中國LNG進口新渠道。
1 中非油氣合作經驗
1.1 “蘇丹模式”彰顯了中國企業技術實力,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市場起到了示范和引領作用
1995年,中國石油進入蘇丹6區,成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大陸的首個項目,1996、2000年,中國石油又相繼進入蘇丹1/2/4區和3/7區,上述項目被稱為“蘇丹三大項目”。中國石油蘇丹項目是中國油氣企業海外起步最早、投資最多、規模最大、合作最成功的項目之一,涵蓋勘探、開發、生產、輸油管道、煉油、石油化工、成品油銷售等多個領域,為資源國蘇丹提供了全產業鏈技術支持,僅用十幾年時間就為蘇丹建立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現代石油工業體系。蘇丹項目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的運行,充分展示了中國企業的技術實力,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大陸樹立了品牌形象,起到了示范和引領作用。
1.2 以貸款換石油的“安哥拉模式”,創新了中非油氣合作模式,促進了中非合作與互利共贏
非洲雖然油氣資源豐富,但大多數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與民生改善方面缺乏資金。2003年,中國與安哥拉簽署協議,以貸款換石油的方式進入安哥拉市場,向安哥拉提供金融支持用于其國內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安哥拉用生產出的石油償還貸款?!鞍哺缋J健睂崿F了中國能源需求與安哥拉金融需求的有效對接與互利共贏,為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市場找到了直接投資以外的新模式。對上游投資風險較高,或一時難以直接投資進入的國家,通過“安哥拉模式”也可以獲得資源國穩定的油氣供給。目前,中國每年從安哥拉進口原油近5000萬噸,超過從非洲進口原油總量的一半,安哥拉已成為中國在非洲最重要的原油進口來源國。
2 中非油氣合作領域與方向須適時調整優化
隨著非洲資源國成品油需求的變化、陸上盆地勘探程度的提高及海洋勘探與液化天然氣(LNG)業務的興起,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中非油氣合作領域與方向。特別是“十四五”期間,中國產業發展將由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提高中非油氣合作質量與規模,對保障中國“十四五”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1 加強成熟探區滾動挖潛,推動已有項目可持續發展
中國石油公司1995年進入非洲大陸,經過20多年的勘探開發,很多區塊可采儲量的動用程度已非常高,新發現油藏的數量、規模和儲量越來越小,新井增產不能彌補老井產量遞減,老油田大多進入中高含水期和遞減生產階段。海外聯合公司受經營理念限制,在成熟探區“三新領域”(新層系、新類型、新區帶)勘探方面投入不足,滾動挖潛工作滯后,導致開發生產與儲量發現沒有形成有效接替,儲采比、儲量替代率等指標逐年下降,油田穩產上產難度大,項目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因此,需加強成熟探區滾動挖潛工作。針對已有項目成熟勘探區塊,需轉變勘探理念,拓展勘探思路,加強油氣成藏條件與成藏主控因素研究,通過“三新領域”勘探推動成熟探區從主力成藏組合向非傳統主力成藏組合、從中淺層單一目的層向中深層多套目的層、從構造油藏向巖性油藏等勘探領域的轉變,以尋找新的勘探層系和油藏類型,實現成熟探區的滾動挖潛和儲量接替。具體實施過程可通過淺層開發井兼探的方式,實現成熟探區中淺層和深層的多層系立體勘探和綜合開發;通過重點探井甩開勘探,升級邊際油藏和含油氣構造,推動油田的擴邊連片與規模增儲。通過在成熟探區大力開展“三新領域”勘探,充分利用已有油田設施進行開發投產,可實現已有項目成熟探區的快速增產與高效勘探。
2.2 加大對傳統產油大國的投資布局,建立更加穩定的非洲油氣供給市場
由于中國進入非洲市場較晚,合作對象以中小產油國居多,自傳統產油大國進口的油氣份額較少。以2018年為例,中國從非洲15個國家進口原油8741萬噸,傳統產油大國安哥拉占54%,其余46%來自14個中小產油國。進口來源過度分散增加了市場的不穩定性,不利于非洲原油供給市場的穩定和中國能源安全,未來應加強對非洲傳統產油大國及新興資源國的投資布局,提高非洲油氣供給市場的穩定性。
2.3 積極進入非洲海上勘探,尋找陸上區塊儲量接替新領域
中非油氣合作早期,中國企業依靠自身優勢主要對非洲陸上盆地的勘探開發進行投資。隨著勘探的深入,非洲陸上盆地大都進入了勘探開發的中后期,發現規模優質儲量的難度越來越大。與此同時,隨著鉆井工藝進步、原材料及油服成本降低,近年非洲海上勘探持續獲得重大發現。2019年國際十大油氣發現中就有3個來自非洲海上,包括加納近海15億桶的石油發現,毛里塔尼亞海上可采資源量13億桶油當量的Orca-1氣田發現,以及南非海上儲量10億桶的Brulpadda深水發現。此外,西非的塞內加爾、安哥拉,以及東非的莫桑比克、坦桑尼亞等國,近年也都在近海獲得多個大型油氣田發現,非洲油氣勘探主戰場逐漸由陸地轉向海洋。中國企業有必要積極進入非洲海上勘探,尋找陸上區塊儲量接替新領域,以保障中國企業在非洲上游整體權益產量的穩定。
2.3.1 加大對安哥拉深海鹽下勘探開發投資力度,提高中安合作份額油比重
安哥拉為非洲第二大產油國,也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原油進口來源國。在“安哥拉模式”下,兩國油氣合作快速發展。2019年,安哥拉72%的原油出口到中國,但中安油氣合作的貿易原油多,
份額原油少。目前,只有中國石化與中國海油參與安哥拉5個區塊的勘探開發,中國三大國家石油公司在安哥拉的上游投資有限。最新研究顯示,安哥拉寬扎盆地剩余油氣當量達214億桶,且近年在深海鹽下持續獲得重大發現。建議加大對寬扎盆地深海鹽下勘探開發的投資力度,提高中安油氣合作份額油比重。
2.3.2 積極進入非洲新興資源國海上勘探,擴大中非上游合作領域與規模
近年,非洲深水油氣勘探持續獲得重大發現,一些新興資源國成為勘探熱點。2010-2015年,東非的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亞接連獲得多個世界級發現,成為非洲海上勘探熱點。西非的塞內加爾與毛里塔尼亞也持續在海上獲得重大發現,特別是毛里塔尼亞的Orca-1成為2019年世界最大天然氣發現,顯示了塞內加爾盆地擁有世界級的資源前景。新興資源國勘探潛力大,投資機會多,是進一步擴大中國在非洲上游投資的潛在對象。目前,中國石油企業只進入了莫桑比克4區,份額有限,建議加大對非洲新興資源國海上勘探開發的進入力度,及早布局非洲深水勘探熱點地區,進一步優化中國企業在非洲上游的投資布局。
2.4 拓展非洲煉化及LNG業務,平衡上下游投資比重,提高項目營收能力
隨著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成品油需求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致力于發展下游煉化產業,以改變“出口原油,進口成品油”的不利局面,但受制于資金和技術條件,非洲國家煉油能力明顯不足,煉化產業投資空間較大。中國企業可結合資源國對能源產品的需求情況,加大對非洲國家下游煉化產業的投資布局,特別是非洲內陸國家。加大成品油本地化加工和銷售,可降低油氣外輸成本和管道投資帶來的風險。加大下游投資布局,有助于平衡上下游投資比重,提高項目營收能力與抵御油價波動對上游投資帶來的風險。
2.4.1 積極進入埃及煉化產業,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油氣合作新亮點
埃及是非洲第五大產油國,也是“一帶一路”重要合作對象國。2013年,中國石化進入埃及上游市場,與美國阿帕奇公司組成合資公司,該公司為埃及最大的油氣生產商。為保障發電和煉廠需求,埃及原油、天然氣出口量不大。2018年,埃及開始重點發展下游產業,努力發展高附加值石油產品的出口貿易。埃及位于歐洲與非洲消費國及中東資源國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多元廣闊的市場優勢,煉化產業與成品油銷售前景廣闊。阿拉曼與蘇伊士兩個國家級煉化基地項目、老舊煉油廠升級改造及煉廠私有化等是潛在的投資機遇。建議積極投資埃及下游領域,擴大中國企業在西亞、北非及歐洲的影響力,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油氣合作新亮點。
2.4.2 拓展安哥拉煉化領域,全面升級中安油氣合作質量與規模
安哥拉雖然石油資源豐富,但西方石油公司在安哥拉只采油不煉油,限制了安哥拉石油煉制和加工能力的發展,導致安哥拉常年花費巨資買入成品油。2017年洛倫索總統上臺,拉開改革大幕,以“重振石油工業”為核心,提出建立獨立自主的石油工業,大力發展煉油業,推動成品油的自給和出口。2018年10月,洛倫索訪華,中安簽署信貸協議,中國向安哥拉提供20億美元貸款,中安油氣合作邁上新征程。安哥拉區位獨特,處于連接非洲南、中、西部樞紐位置。建議積極進入安哥拉下游煉化產業,借助中安良好的合作基礎,全面升級中安油氣合作質量與規模,打造中非油氣合作新典范。
2.4.3 布局莫桑比克與坦桑尼亞LNG業務,打造中國LNG進口市場新渠道
中國清潔能源需求不斷增加,天然氣進口量逐年攀升,LNG已成為中國天然氣進口的主體,2019年進口6061萬噸LNG,占天然氣進口總量的62%。中國LNG進口來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卡塔爾、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4個國家,占比80%。非洲LNG業務的拓展將有助于中國LNG進口來源的多元化,提高天然氣供應安全。
莫桑比克與坦桑尼亞是非洲天然氣勘探熱點地區,已發現可采天然氣5.17萬億立方米,具備大規模發展LNG的資源基礎。預計莫桑比克3個在研和在建項目將達到年產3100萬噸LNG的能力,該國將成為全球十大LNG生產國之一;坦桑尼亞也將于2022年開始建造LNG工廠。莫桑比克與坦桑尼亞LNG業務處于發展初期,投資潛力大,積極布局這兩個國家的LNG業務領域,有助于打造中國LNG進口市場新渠道,促進中國LNG進口來源的多元化。
隨著中國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能源安全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非洲作為中國第二大原油進口來源地與“一帶一路”重要合作對象區,進一步加大中非油氣合作,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促進中非經貿合作具有重要意義。中非之間良好的政治基礎與中非論壇、“一帶一路”等合作平臺,將為中非油氣合作提供有力保障。中非油氣合作需要進一步深化和加強,并適時調整和優化中非油氣合作領域與方向,不斷提升中非油氣合作質量與規模,打造更加穩定的非洲油氣供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