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一座石油城的自救
在接受我的電話采訪時,加拿大卡爾加里市(Calgary)的市長納希德·奈什(NaheedNenshi)正驅車一路向北,前往埃德蒙頓(Edmonton)去省議會開會。這段路的車程達三小時,一路上我們都在交談。
他沿著一段平坦的高速公路前行,背景傳來GPS指路的聲音,他開始介紹城市面臨的挑戰。石油價格跌跌不休,新冠疫情的來襲讓情況更糟,卡爾加里的財政狀況格外緊張。面臨戲劇性的經濟衰退,人們越發關注奈什強調多年的問題,即卡爾加里對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過度依賴。
(編者注:卡爾加里市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的落基山脈,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是艾伯塔省經濟、金融、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該省最大的城市??柤永锸羌幽么笞畲蟮哪茉粗行囊约氨泵赖诙竽茉粗行?。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富裕、安全、幸福和擁有最高生活水準的城市之一。)
能源中心 艾伯塔省的卡爾加里市號稱加拿大石油和天然氣之都,一條狗在市區附近的公園里奔跑。圖片來源:Todd Korol
48歲的奈什曾經在麥肯錫公司(McKinsey)擔任顧問,向來以開朗、友好而著稱,畢竟他是加拿大人。他是很樂觀,但在直言評價卡爾加里的經濟狀況時,從他的聲音中能夠聽出一絲沮喪:“呃,不太好?!?/p>
突然,奈什的話停了下來,開始讀路邊的一塊廣告牌,上面寫著艾伯塔?。ˋlberta)政府的宣傳語:“實現經濟多樣化?!薄皩??!彼淅涞卣f。然后他笑著補充道:“說得挺到位?!?/p>
這句宣傳語不僅簡單,也很引人注目。奈什指出,這代表著該省政府宣傳的突然轉向?!傲鶄€月前我可不會看到這種廣告牌?!彼f。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創傷迅速改變了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氣中心之一長期爭論的話題。
卡爾加里的人口有130萬,是加拿大能源行業的企業和金融中心。在2010年奈什當選后,他成為了這座北美大城市的首位穆斯林市長。他借助紅藍中間派選民組成的“紫色浪潮”聯盟贏得競選,宣誓就職時恰逢20年的繁榮期臨近結束。過去10年里,油價從每桶超過100美元暴跌到目前的不到40美元,而且一路走低,艾伯塔很多人的本能反應是靜靜等著下滑趨勢逆轉。
奈什號召通過投資石油天然氣以外的行業來鞏固卡爾加里的經濟實力,同時環保主義者的批評聲勢與日俱增,也讓支持奈什的一些選民更加激進。
艾伯塔的能源主要是北部出產的所謂油砂。該地區的非常規石油儲量龐大,已經探明的儲量達1,654億桶,位居全球第三名,僅次于委內瑞拉和沙特阿拉伯。油砂占加拿大石油產量的60%以上。也正因如此,艾伯塔成了國際上環保積極人士的目標。
油砂煉油必須從含油泥沙中提取和加工,成本高昂且伴隨大量排放,比起傳統鉆探通常更類似露天開采。長期以來,航空拍攝的大量尾礦池,即開采過程中厚厚的油性副產品引發了環保主義者的抵制。近年來,環保主義者一直呼吁封閉Keystone XL輸油管道,該管道可以向美國輸送更多的油砂原油。盡管特朗普政府努力推動管道項目,然而美國的一項法律規定已經叫停了建設。
原油土地 從油砂中煉油伴隨著大量碳排放。圖片來源:BEN NELMS—BLOOMBERG/GETTY IMAGES
多年來,油砂提供的稅收收入確保了艾伯塔的預算平衡,而且艾伯塔一直為加拿大的聯邦政府貢獻收入,供其在全國重新分配。
然而,如今艾伯塔的會計師們發現了巨大的問題。
今年8月,艾伯塔政府發布了本年度修訂后的預算預測,赤字比2月的預測高出128億美元,主要原因是石油天然氣部門的資源收入預計比之前的預測低30億美元。與此同時,8月艾伯塔的失業率接近12%,在加拿大各省排名第二位。預計今年艾伯塔的經濟將萎縮8.8%。去年,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采礦業占了該省GDP的26%,間接影響則更為廣泛。因此,經濟放緩讓人很不安。
從許多方面來說,艾伯塔充分體現了從美國西得克薩斯州到中東等石油資源豐富地區的困境。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徹底揭露了艾伯塔在經濟上面臨的挑戰,甚至導致問題更加嚴峻。這也是任何產油核心地區所面臨的興衰轉換難題。當形勢一片大好時,人們沒有動力考慮從利潤豐厚的行業轉移。日子不好過的時候則口袋空空。
不過,打破“資源詛咒”很困難,艾伯塔的問題尤其麻煩,因為當地深居內陸,非常依賴南部的貿易伙伴美國,目前其96%的出口都是運往美國。同時,在政府和機構投資者的日益增強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綠色能源倡導者正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加快淘汰化石燃料。艾伯塔必須順應形勢,否則可能在新能源經濟中落后。
這就是奈什為何認為艾伯塔別無選擇,只能迅速改變對未來的看法??柤永锉仨氁邮馨l展清潔能源就業機會的新運動,也要加快在其他領域里進行投資的步伐。
“有個非常著名的汽車保險杠貼紙。上面寫著:‘上帝啊,再讓我轟隆一次吧,這次一定不會搞砸了?!蹦问策呎f邊開車穿過草原。
他繼續說:“我們特別擅長糟蹋繁榮,水平真的很高。但我們也不能糟蹋經濟衰退帶來的機會?!?/p>
卡爾加里還有機會改變嗎?
我出生時恰逢石油危機。1989年11月,我出生在卡爾加里,當天沙特阿拉伯宣布發現了一處新的大油田。似乎世界上到處都是原油。當時的油價僅為每桶20美元。種種因素促成了我的父母在卡爾加里的“銀拖鞋沙龍”(Silver Slipper Saloon)酒吧相識,加入了前些年逐漸衰落的行業。(我父母一輩子都在能源行業。)
我開始上學時,出現了油砂擴張驅動的新一輪繁榮。這波繁榮的時間最長,規模也最大。很快,咖啡連鎖店想招聘新員工都挺難。郊區到處鮮花盛開。連十幾歲的男孩都知道,輟學去鉆臺工作很快就能夠賺大錢。
當前的這波下跌始于2014年,在幾個月里油價就下跌了超過50%。盡管后來有周期性反彈,但自那以后油價持續走低。最大原因是采用水力壓裂技術的美國石油產量令人吃驚地激增。
2010年,美國的石油日產量約為550萬桶。去年的日均產量超過1,220萬桶。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經濟放緩只會加大油價的下行壓力。國際能源署近期的估計是,今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預計為平均每日9,190萬桶,比2019年減少810萬桶。
卡爾加里市的市長納希德·奈什認為,現在是時候讓艾伯塔省考慮石油和天然氣以外的問題了。圖片來源:AARON M.SPRECHER—BLOOMBERG/GETTY IMAGES
雖然在新冠肺炎疫情過后,油價可能會再次攀升,但有跡象表明,類似上一波的繁榮可能永遠都不會重現。安永(EY)在今年8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自動化對艾伯塔50%的上游能源就業崗位造成了威脅。
卡爾加里經濟發展委員會(Calgary EconomicDevelopment)表示,為推動能源行業數字化程度,必須開展大規模再培訓,主要針對卡爾加里多出的石油工程師和地球物理學家可以再就業的工作崗位。
在奈什的領導下,卡爾加里一直在努力推動新經濟的發展。2018年,卡爾加里設立了1億美元基金,向承諾創造就業機會的科技新創企業和非石油天然氣行業的當地公司提供資助。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油價暴跌的夾擊下,一些能夠創造就業機會的來源受到了重創,比如曾經爆發式增長的餐館和釀酒廠,以及位于落基山脈(the Rockies)附近的旅游業。
艾伯塔與一些石油資源豐富的經濟體不同,多年來并沒有做到未雨綢繆。在這方面最突出的是多年來靠著石油財富已經積累1萬億美元主權財富基金的挪威。當地有130億美元的艾伯塔遺產儲蓄信托基金(Alberta Heritage Savings Trust Fund),規模根本不足以填補缺口。雖然自1976年基金成立以來,政府的收入大幅增加,但基金市值卻基本未變。艾伯塔的財富主要投向建立全球一流的公共醫療保健和教育,稅收也是全國最低。
當然,石油天然氣行業應該不會很快消失,即便油價不出現大幅反彈。雖然有可能積極推進綠色經濟轉型,但預計到2050年,仍然會保留一些石油生產,問題只是從何處開采。
挪威的能源咨詢公司Rystad Energy預計,未來10年的加拿大西部地區石油產量年增長率將接近2%,因為墨西哥和受危機重創的委內瑞拉的產量下降,而艾伯塔對重質原油仍然有大量需求。但不少分析師表示,現在不會有油砂方面的新投資。一些國際石油公司,例如法國的道達爾公司(Total)已經完全撤出了該地區。
石油行業從艾伯塔撤出,部分原因在于政治不確定性,即Keystone及其他石油運輸管道能否獲批。但最大的問題是在油砂的煉油成本。Rystad Energy和總部位于愛丁堡(Edinburgh)的能源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都將油砂煉油的盈虧價格定在每桶45美元左右,一些項目的成本可以維持在20美元至30美元之間。不過,另外一些項目的成本則非常高。
油砂項目需要龐大的基礎設施投入,通常需要40年至50年才能夠啟動。哪怕是最高效的開發項目也要有非常密集的資本。2019年,艾伯塔政府估計,最貴的礦業項目的初始盈虧平衡價格高達每桶75美元或85美元。這個門檻相當高,尤其是當前銀行和其他投資集團又面臨著收緊化石燃料融資的壓力。
奈什和政府同僚必須接受的另外一個現實是,基本上不可能通過政策來實現油價上漲帶動經濟繁榮。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的能源經濟學家安德魯·利奇(Andrew Leach)表示,加拿大的其他地區,尤其是大西洋沿岸省份,在鱈魚捕撈和伐木業都已經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蕭條,可以說比艾伯塔更需要幫助。但是目前并未出現一鳴驚人的解決方案。
艾伯塔經濟繁榮的一大諷刺是,雇用的很多員工都是因為大西洋沿岸的經濟蕭條而不得不另覓生路?!安还苷趺赐瞥稣?,也無法每年自動吸引數十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崩嬲f。
在艾伯塔,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工人普遍受到過高等教育,專業化程度高,工資也很高。雖然科技行業蒸蒸日上,但其也無法保證新工作崗位能夠達到相應標準。然而,也有艾伯塔人在默默努力。
利亞姆·希爾德布蘭德(Lliam Hildebrand)曾經想利用在油田當焊工時學到的技能來推動綠色能源轉型,但他根本找不到工作。他說,有人認為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工人并不愿意從事可再生能源的工作。但事實并非如此。如果連工作機會都沒有,怎么指望人們投身建設綠色的未來。
20歲時,希爾德布蘭德在石油行業找到了第一份工作。2010年,他回到大學攻讀地理學位,主要關注綠色能源事業,但找不到工作。于是他又回到油砂礦當了六年焊工?!皬牡谝惶扉_始,我的外號就是綠色和平?!彼χf。盡管身邊的不少同事都有合理懷疑,但很多人承認內心很擔心氣候變化,也承受著行業的繁榮和蕭條所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