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天然氣占比超50%!中國石油油氣結構變化背后意味著什么?
天然氣產量首次超過石油
這是一次歷史性突破
但在“碳”路新征程上
“氣超油”只是一個開始
自 “30·60” 碳達峰、碳中和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社會各領域開啟邁向低碳轉型發展的“快進鍵”。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用不到10年時間實現碳達峰,再用30年左右時間實現碳中和,任務非常艱巨?!敝袊鴼夂蜃兓聞仗厥菇庹袢A表示。
當前,我國碳排放仍然處在“總量高、增量高”的歷史階段?!吨袊?030年前碳達峰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能源活動碳排放約98億噸,約占全社會碳排放比重的87%。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助力能源行業實現減碳愿景,完成綠色轉型,能源企業責無旁貸。
今年5月20日,中國石油發布《2020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石油國內天然氣產量突破1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在油氣結構中占比首次超過50%。從過去“產油為主”, 到如今低碳天然氣資源超過重碳石油資源,這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也是能源行業探索綠色轉型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
能源企業轉型,“氣超油”只是開始
“天然氣產量首次超過原油,對于中國石油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中國石油天然氣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敝袊こ淘涸菏?、著名油氣勘探開發專家胡文瑞表示。
全球能源產業正面臨著全方位深刻變革,能源企業融入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大潮,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全球油氣行業的共識和發展方向。但對于以中國石油為代表的能源大戶,“氣超油”只是邁向綠色發展新征程的開始。
能源企業的綠色轉型面臨兩個問題,一要增加能源供給,二是要減少二氧化碳,這是一個對立的矛盾。以煤和石油為主的能源已被大規模利用,但對環境不友好。氫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可以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選擇,卻受制于技術瓶頸等原因尚未被大規模利用。
相較之下,和煤、石油一樣,同樣作為一次能源的天然氣,由于具有清潔且經濟實惠等特點,被視為當前能源轉型最現實的選擇。
但這只是能減少碳排放,并不能實現碳中和。要把產生的碳排放出去,還需要一個抵消機制,把新增加的碳抵消掉。
為全面推動綠色轉型,早日達成“雙碳”目標,中國石油首次把“綠色低碳”納入發展戰略。并制定了“30·60”條件下的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初步確定了“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的總體部署:
?大力實施“穩油增氣”策略,推動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到2025年占比提高到55%左右,處于同行領先水平;
?充分發揮天然氣在未來能源體系中的關鍵支撐作用,加大地熱資源的規模開發和綜合利用,逐步從油氣供應商向綜合性能源公司轉型;
?積極推進綠色行動計劃,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和清潔替代,努力減少碳排放;大力實施林業碳匯和CCUS,努力實現碳移除;并積極向社會外供綠色零碳能源。
未來5到10年將是我國能源轉型的重要發展期,形成綠色低碳競爭的新優勢,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石油建設成世界一流國際能源公司的重要推動力。目前,中國石油低碳發展相關保障措施正穩步進行。
比如,2020年11月11日,中國石油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揭牌成立,預計栽植喬木2.126萬株,為全面加強森林碳匯業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近日,馬鞍山碳中和林二期建設也已正式啟動,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有序推進。
大慶油田碳中和生態觀光園一角
中國石油在新疆克拉瑪依實施十萬畝規?;趸紲p排林
此外,中國石油還通過大力推進利用數字技術為產業賦能,以加快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預計在2025年左右中國石油將實現“碳達峰”,2050年左右基本實現“近零”排放。為中國“碳達峰” “碳中和”和全球溫控目標做貢獻,讓美麗中國既有“顏值”,也顯“氣質”將指日可待。
中國石油浙江油田綠色環保開發
低碳轉型之下,能源保障怎么辦?
能源企業的綠色低碳化發展是大趨勢,但能源轉型必須考慮國家安全和能源安全這個壓倒一切的重大問題。
當前,我國總體能源自供率保持在80%以上,但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依然較高,油氣領域依舊是我國保障能源安全的重點。
中國石油油氣產量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五成和七成,油氣產量在全國產量當量占比超過六成,是我國油氣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主力軍。
中國石油把天然氣作為戰略性、成長性業務,多渠道引進國外天然氣資源。圖為俄羅斯亞馬爾LNG項目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等多重壓力,中國石油國內原油年產量保持1億噸以上穩中有增,天然氣年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油當量并超過原油,海外油氣權益當量年產量保持1億噸以上,形成了“三個1億噸”的新格局。原油產量穩中有增,天然氣產量超過原油,優化了供給側能源結構,中國石油保障供應的“壓艙石”作用愈加凸顯。
能源保障不僅是中國石油作為央企的政治責任,也是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2020年冬季,受拉尼娜氣候現象影響,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往年偏低,其中華北地區遭遇21世紀以來最低溫嚴寒天氣。天然氣保供面臨重大挑戰。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佳縣天然氣處理站
中國石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各種嚴峻挑戰,發揮天然氣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優化生產組織運行,加強管網改革后的協調調度與工作銜接,產供儲銷貿全線發力,冬供期間生產天然氣613.5億立方米,向市場供應天然氣 979.3億立方米,分別較上年增長11.6%和10.5%,全力保障冬季天然氣資源穩定供應,確保百姓溫暖過冬,中國石油經受住了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的檢驗。
人民站“C位”,為了每一個向往的生活
中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依托大產業、大平臺優勢,具有更多調動社會資源的能力,自然也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中國石油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其履責實踐也被社會各界寄予厚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健康等帶來極為巨大的沖擊和影響。疫情大考之下,2020年也是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國石油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貢獻了石油力量。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中國石油全力轉產擴產醫療物資支援抗疫,大慶石化、蘭州石化、撫順石化、大慶油田4家企業搶建22條全自動口罩生產線,累計生產口罩達到14618萬只,最高日產量超過120萬只;暢通民生補給線,在武漢封城期間,第一時間啟動優化貨源調配預案,通過加油站便利店等渠道,24小時保障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和救援物資供應……
決戰脫貧攻堅,憑借在扶貧減貧事業中的長期實踐,中國石油因地制宜,在產業扶貧、民生扶貧、醫療扶貧、智力扶貧等多維度中,通過行之有效的扶貧模式和路徑,自1988年以來,已累計在28個省區市、476個縣區開展扶貧幫困工作,投入幫扶資金近70億元,受益人口超千萬,10個定點扶貧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中國石油援建新疆察布查爾縣紅花產業園,產業扶貧帶動當地貧困戶就近就地穩就業
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每個人都對生活有幸福追求和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國石油將不負社會期許,承擔更大的時代責任,發揮起“頂梁柱”的央企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