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2coio"><big id="2coio"><form id="2coio"></form></big></em>

        <s id="2coio"></s>

      1.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全球化石能源需求或已在2019年達峰,但碳中和依然任重道遠

        導語我們分析了未來十年不同情境下全球經濟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需求變化。模型結果指出,全球化石燃料需求可能在2019年就已經...

        導語

        我們分析了未來十年不同情境下全球經濟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需求變化。模型結果指出,全球化石燃料需求可能在2019年就已經達到峰值。一方面,不斷蔓延的新冠疫情降低了全球經濟對化石能源的短期需求,尤其是煤炭和石油;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持續推進的能源轉型不斷降低全球經濟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在化石燃料的需求增長終將結束的大背景下,新冠疫情的蔓延加速了這一進程。盡管如此,化石燃料需求達到峰值也并不值得歡慶。全球未來的碳排放軌跡在多數情境下仍與《巴黎協定》的2℃目標有很大差距,未來廉價的化石燃料也將給尋求加速低碳轉型的企業和政府帶來困難。

        能源市場動蕩的一年

        新冠疫情一路碾壓世界經濟,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顯示,在短短數月之內,疫情給全球帶來了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同時摧毀了3億多個全職工作崗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2020年的疫情使全球GDP減少了3%至6%,約為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的2至4倍。

        在全球能源市場上,不同能源種類的需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參閱圖1)。其中,石油需求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在去年3月和4月,由于全球航空旅行陷入停滯,全球貿易放緩,多國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公眾活動——石油需求因此短暫下降了20%以上,相當于每天少用2,000萬桶。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在產量配額問題上的爭議加劇了供應過剩,導致全球油價因此直線下跌,美國油價甚至出現了有史以來首次短暫負增長。煤炭需求同樣受到嚴重影響。疲軟的經濟活動使許多國家的電力消耗減少,燃煤電廠的負荷時間也在縮短。盡管天然氣需求量也有所下降,但降幅并未超過全球GDP的整體下降水平。

        全球化石能源需求或已在2019年達峰,但碳中和依然任重道遠

        與化石燃料相反,可再生能源的產量持續逆風增長。風能和太陽能的發展雖然未達到疫情前的預期水平,但國際能源署(IEA)估算,2020年全球風能和光伏發電量分別增長了10%和15%以上。而且,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邊際發電成本接近于零,這種增長將進一步擠壓傳統運營商。這種變化對未來能源市場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一方面,經濟復蘇將推動整體能源需求增長;另一方面,全球經濟能耗強度也將持續下降。再加上可再生能源的持續增長和交通電氣化程度的提高,這些因素將導致化石燃料的需求復蘇落后于全球GDP。

        化石燃料需求峰值已過?

        雖然世界各國正在逐步解除隔離,但我們尚不清楚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將持續多久。對此,我們引用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三種情景進行分析(參閱圖2)。其中,基線情景勾勒出了V型復蘇的態勢,即2021年全球GDP將超過2019年的水平。U型情景會有更長的復蘇時間。這種情況可能會對能源市場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而據IMF預測,最壞的情景——L型復蘇所造成的危害將會更大。

        全球化石能源需求或已在2019年達峰,但碳中和依然任重道遠

        為理解這種影響,我們模擬了美國、歐洲、中國、印度和世界其他地區對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并在IMF發布的三種不同情景下進行了建模。隨后,我們對所有主要經濟部門過去的能源強度趨勢進行保守估算,并根據IEA于2019年11月公布的既定政策情景(Stated Policies Scenario),假設了可再生能源和電氣化的增長情況,由于新冠疫情可能導致增長放緩,我們因此做了相應調整(參閱專題“如何模擬新冠疫情對化石燃料造成的影響”)。

        如何模擬新冠疫情對化石燃料造成的影響

        我們使用以下情景、假設和預測來模擬疫情對化石燃料需求所造成的影響。

        經濟情景

        2020年4月以來,各地區未來GDP的發展情況基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三種情景預測:基線情景(V型)、2020年疫情持續更長情景(U型),以及2020年疫情持續更長且2021年新疫情再度暴發情景(L型)。新冠疫情爆發前的GDP預測以IMF 2019年10月的《世界經濟展望》為基礎。鑒于IMF 2020年4月的情景模型只模擬了2024年之前的情況,我們此次使用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2020年5月發布的2025年至2030年GDP增長率預測數據。

        各國及各部門總能耗

        為將不同的GDP情景轉化為能源需求情景(按國家和部門分列的最終和一次能源消費),我們對中國、美國、歐盟、印度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交通、發電和供熱、建筑領域的能源強度趨勢進行了保守外推。

        我們根據IMF的歷史GDP數據和國際能源署(IEA)的能源需求數據,按地區和部門建立模型。該模型在GDP能耗強度的歷史發展趨勢回溯測試中表現良好,即使在以往危機時期(如2000年和2008年)也是如此。

        根據IEA于2020年4月發布的《2020年全球能源評估報告》,我們將新冠危機對2020年需求發展的影響調整為U型情景,該報告將IMF的“2020年疫情持續更長”情景作為其經濟參考情景。我們以截至2020年5月的現有國家數據為基礎,構建了2019年的基準年數據,如果有相關數據缺失,則從2018年的數據中進行推斷。

        行業化石燃料需求

        為模擬各場景中化石燃料的需求,我們依據2019年11月IEA發布的既定政策情景(簡稱為IEA STEPS),對未來非化石能源技術發展進行假設,并根據新冠疫情可能的影響進行微調,具體針對各行各業的假設如下:

        ?交通

        所有的技術和燃料——特別是液體燃料(化石和生物質)、液化天然氣和電力——將與GDP驅動的交通活動總體規模增長保持一致。

        公路交通的技術結構變化將符合IEA STEPS的預測——例如,到2030年,電動出行將占能源總需求的1%左右。

        航空和航運所需的國際船用燃料需求增長將與GDP發展速度保持一致。

        ?發電和供熱

        2020和2021年,風能和光伏部署將比IEA STEPS預測數值減少50%,隨后于2024年逐步恢復到IEA STEPS部署水平(約170吉瓦/年)。水力和核能將持續發展,與IEA STEP的預期一致。

        隨著需求量的下降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的增加,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的化石能源發電將被擠出發電組合。除美國外,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的相對份額將與IEA STEPS所預測的具體情況相符。2019年,美國大力推進煤改氣,因此美國的煤炭需求量在2030年之前不會反彈。

        ?建筑

        能源需求將繼續延續過去20年的線性趨勢,并根據IEA STEPS預測進行了校準。


        如果IMF的V型預測成為現實,那么全球化石燃料需求很可能在2022年恢復并超越2019年水平,僅比全球GDP的恢復晚幾個月(參閱圖3)。這也,隨后回到歷史增長軌跡),整體復蘇將需要更長的時間。由于經濟增長不足以抵消其它力量的影響,對化石燃料的需求直到2025年以后才會回升到2019年水平。但如果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化石能源的需求將永遠無法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最后,如果在最壞的L型情景下,化石能源需求在十年內都不會復蘇。

        全球化石能源需求或已在2019年達峰,但碳中和依然任重道遠

        在這種情況下,并非所有能源需求都會遭受同樣嚴重的打擊。對煤炭而言,需求在危機前就已經持平。低于預期的電力需求增長和不斷增加的可再生能源產能不太可能讓煤炭需求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石油需求也將嚴重受損,主要受到運輸和旅游增長放緩,以及汽車能效持續提高的影響(在航空領域,疫情期間提前退役的交通工具可能會加劇這一影響)。石油需求能否實現復蘇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交通運輸領域的需求好轉情況。與此同時,政府政策和市場經濟正在推動很多國家電力行業的煤改氣進程,我們預期天然氣的需求將很快恢復至之前的增長軌跡。

        化石燃料需求恢復的情況在不同地區也會有差異。在發達國家,大多數化石燃料的需求量已呈停滯或下降趨勢。新冠危機更加速了這些趨勢。而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化石燃料需求更有可能恢復并實現增長,但增速仍將低于危機前的預期。

        綜合這些未來情景,化石燃料需求可能已經達到峰值。如果世界經濟不能迅速從危機中復蘇,并且持續推行能源轉型的舉措,那么全球化石燃料需求或在2019年就已經達到了峰值。

        如果化石能源需求已經達峰,未來將會怎樣?

        如今,許多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企業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短期需求和價格沖擊。然而,疫情之后行業的發展趨勢,將帶來更大的長期影響。雖然我們預計需求的影響會因地區和能源類別而異(例如,天然氣需求可能會持續增長),但整體上化石燃料企業的利潤率將會持續承壓,而投資者也將很快針對這些發展趨勢的長期影響對化石燃料企業進行重新定價。

        歐洲電力企業為未來可能的情況提供了一個鮮明的案例。在21世紀初風能和太陽能出現早期,傳統電力企業丟失的市場份額很小。直到現在,許多歐洲國家仍通過燃燒煤炭來發電,而且很可能在未來10年內繼續這種模式。然而,一旦金融市場意識到正在發生的結構性變化,歐洲電力企業在短短幾年內就失去了巨大的市場價值(參閱圖4)。

        全球化石能源需求或已在2019年達峰,但碳中和依然任重道遠

        化石燃料的增長終究會結束,而新冠危機使這一進程加快了十多年,導致化石燃料需求可能在2019年已經達到峰值。如果這種情況被證實,那么將很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許多企業的經濟地位和發展前景。這將增大傳統商業模式的未來發展壓力,加速能源行業的低碳轉型。

        企業需要迅速對這種可能性做出反應。他們應該重新評估市場情況,審查現有的投資計劃,并評估投資組合中可能因為化石燃料需求下降而被擱淺的資產。與此同時,企業應做好降低成本的準備,增強韌性,以應對化石燃料長期較低的價格,同時加快業務組合轉型,以改變投資者對其的估值定價。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化石燃料需求達到峰值并不值得歡慶。全球未來的碳排放軌跡在多數情境下仍與《巴黎協定》的2℃目標有很大差距,更不用說達成1.5℃的目標了。面向未來,廉價的化石燃料還將給尋求加速低碳轉型的企業和政府帶來困難。

        關于作者

        Jens Burchardt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氣候行動中心副董事。

        Patrick Herhold是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

        TAG: 無標簽
        Top 最新A片线路首页,九一无码中文字幕久久无码,天日天天干天天操天天射天天插,啊啊啊不要疼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em id="2coio"><big id="2coio"><form id="2coio"></form></big></em>

              <s id="2co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