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伊拉克工程市場持續升溫,三大熱門領域正在形成
01、關于伊拉克工程市場發展趨勢的幾點判斷
2003年伊戰結束至今,在國際社會幫助之下,伊拉克一直處在戰后重建和恢復經濟發展的努力之中。然而,全球金融危機、區域動蕩危機、國際油價下跌危機、恐怖主義危機,以及當前的全球疫情危機紛至沓來,與國內政治、民族、宗教矛盾多重疊加,讓伊拉克實現戰后“和平、穩定、發展、繁榮”的計劃不斷化為泡影。
近年來,隨著“伊斯蘭國”覆滅,伊拉克國內安全局勢好轉。近段以來,國際油價止跌為升,給“地租型”經濟的伊拉克重新注入了發展信心和所需資金。雖然仍處在疫情之下,伊拉克部分領域已經開始重新啟動大規?;謴秃桶l展計劃。
根據當前信息,國復咨詢對伊拉克工程市場發展趨勢做如下幾點判斷:
發展趨勢
(一)戰后重建掀起新一輪熱潮,油氣、基建、電力(包括傳統電力和新能源)正在成為工程市場三大熱門領域。
(二)商業模式加速轉型,投資項目比例提升,傳統施工項目比例下降。投資資金來源及成本將成為合作達成之關鍵。
(三)現行選舉政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國內社會和經濟發展問題,恐怖主義仍將是阻礙國家穩定發展的最主要威脅??植乐髁x也將成為增加投資程成本和影響人員安全的主要威脅。
(四)伊拉克正在成為域外大國和周邊鄰國的投資熱土,彼此競合不斷。第三方合作模式或將為中國國際工程企業提供開拓伊拉克市場新思路。
02、伊拉克工程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01、油氣決定國家生死,成為經濟發展之先導
伊拉克是OPEC中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國。油氣產業始終占據國民經濟主導地位,占GDP比重約為65%,占出口總額90%以上,屬于典型的“地租型”經濟。因此,在各個時期,尤其是國際油價處于上升趨勢時期,大力發展油氣及相關產業,成為推動伊拉克經濟發展的關鍵舉措和根本保障。英國油服公司PR在其2021年半年報中披露,盡管困難重重,伊拉克市場需求正在迅速恢復,石油市場蘊含巨大市場機遇。
伊拉克內閣石油部長級委員會和伊拉克石油部主導伊拉克油氣資源開采和行業發展規劃。在開發領域,與中石油、BP、道達爾能源等國際石油公司繼續先前的開發談判,提升油氣產能。今年5月,伊拉克石油部公告稱,將在未來5年向巴士拉天然氣公司(BGC)投資30億美元,一年內將公司產能從10億立方英尺/天提升至14億立方英尺/天,至2025年提升至24億立方英尺/天。在煉化領域,力推在建項目加速完工;同時與國際油服企業談判擴建或新建煉化廠,迅速提升產能。今年以來,伊拉克以與包括道達爾能源、Seab在內的數家能源或油服企業簽署開發、煉化項目協議,推進油氣領域上中下游同步發展。
02、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刺激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環境
大量基礎設施遭受戰爭破壞、居民人口增多導致需求上升,是伊拉克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根本原因。以新型城鎮、道路交通、港口碼頭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但能夠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對民生環境改善也具有重大意義,能夠極大增強政府的合法性和提升支持率。
新城項目一直是發展重點,前有2013年韓國韓華公司負責建設的Bismayaha新城(項目金額77億美元,可容納60萬人口)。當前有伊拉克NIC發布的Al-Rafeel新城、Sadr新城、米桑房建、卡爾巴拉-納杰夫-巴士拉房建工程,正在選定投資商階段。在基礎設施領域,阿布扎比世界港務集團已與伊拉克港務集團達成合作協議,擬開發巴士拉附近Al-Faw港口及基礎設施。中建近期中標機場建設項目,將成為中伊合作的重要內容。
03、傳統電力+新能源,經濟發展需求和綠色發展承諾
依托充足的油氣資源和風光資源,伊拉克正在成為電力領域的投資熱土。政府動作不斷,項目簽約不斷。這里所說的電力市場,主要包括傳統電力、輸變電和新能源。
傳統電力方面,2018年,伊拉克政府在私人規劃機構的協助下,出臺了為期5年的天然氣發電行動計劃,需要總投資440億美元,打造天然氣發電產業鏈和進行電力改革吸引私營領域資本投資。德國西門子和美國GE先后介入該類項目,為伊拉克政府免費提供了國家電力發展路線圖,并達成百億美元以上的電力項目合作,目前正在分步推進階段。中國企業如CMEC、中國電建和中國能建旗下企業也參與了部分具體的電力項目建設。
新能源領域,一方面伊拉克響應了巴黎氣候協定,面臨能源轉型壓力;另一方面伊拉克光照資源充足,新能源發展潛力巨大。
2019年以來,在國際組織幫助下,伊拉克政府制定開發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招標框架,將價格進一步降低(根據IRENA統計,2019年伊拉克在運營光伏電站LCOE約為US$0.085/kWh;2020年下降至0.048),但因為安全、融資等成本原因,價格較周邊國家仍然較高。
近期,伊拉克制定了電力發展五年計劃,將本國發電總裝機由目前的20GW提升至45GW。計劃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2021年底,將完成5GW裝機,2022年將完成7GW裝機,剩余13GW將在2025年前完成。其中,新能源發電裝機將占總裝機的20-25%。
在輸變電領域,一方面伊拉克國內設施陳舊,不能滿足電力設施增加的需要,升級改造潛力較大;另一方面伊拉克與伊朗、約旦、埃及、敘利亞、沙特等國都在談或達成購電協議,跨國電網發展成為既定目標,將迎來部分項目機遇。
中國電建與伊拉克政府代表簽署2GW太陽能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04、商業模式加快轉型,國際企業競相入局
伊拉克工程市場商業模式的轉型,一方面受到國際和區域工程市場從承包到PPP/BOT模式轉型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缺乏充足資金、引入私營資本發展國家經濟的客觀現實需求。
財政收入來源單一、國家建設耗資巨大、戰爭和安全成本飆升、政府腐敗和效率低下等因素,加上外部環境的惡化,導致伊拉克長期處于財政緊張狀態。因此,除了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石化領域和關鍵基礎設施領域投入之外,大量工程項目有效資金投入缺位。這導致伊拉克政府不得不改變發展國民經濟的思路,將投資寄希望于更多的私營領域資本和國際合作資本,采取“以資源換項目”等模式,推進相關項目建設。
在“資源開發”這一巨大利益的吸引之下,伊拉克在各領域的合作迅速展開。以法國道達爾能源、美國西門子、德國GE、中國石油為代表的的能源和電力企業,以中國電建、阿聯酋馬斯達爾為代表的新能源投資企業,以阿布扎比世界港務集團、韓國GS建設、大宇、現代建設、埃及奧拉斯康、中國建筑等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紛紛入局,通過投標、談判等方式,與伊拉克政府達成廣泛合作。伊拉克工程市場熱度迅速升高。在投資開發模式主導下,未來項目融資途徑、成本等問題能否順利解決,將成為在伊拉克從事工程項目的關鍵。
05、穩定發展局面遠未形成,恐怖主義仍是最大安全威脅
伊拉克現在的選舉政治體制下,社會問題仍難解決,恐怖主義將繼續成為阻礙伊拉克穩定發展的最主要威脅。伊拉克的政治將繼續分裂化、碎片化,宗派主義盛行、分離主義不滅,給恐怖主義以興風作浪之機,成為伊拉克市場最大的安全威脅。
社會穩定難以實現,經濟和社會安全受到威脅,將導致工程資金使用條件難度加大,成本明顯上升。這些無論對伊拉克政府還是投資者來講,都是值得警惕的因素。受制于安全成本、供應鏈等原因,伊拉克光伏開發成本明顯高于周邊地區。
06、域外大國和周邊國家與伊競相合作,中國將有更多建設性參與
伊拉克是域外大國角力場。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結束以來,以美國為首,包括英、法等國家是伊拉克重建過程中的主導力量,彼此之間存在競合局面。尤其是美國,已經全方位深度介入了伊拉克戰后的政治經濟發展,即使美軍撤離,美國對伊拉克的政治經濟影響力不會明顯減弱。
作為美國的對沖力量,俄羅斯主要在政治外交和重大項目上(如核電)發揮重要影響力;中國則在經濟合作方面不斷提升中伊合作關系的重要性。韓國等則廣泛參與了伊拉克的戰后重建項目(GS建設、大宇、韓華、現代建設等)。
周邊國家紛紛與伊拉克開展合作。在政治上,周邊鄰國希望借支持伊拉克戰后重建機會,擴大對伊拉克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同時獲取更多經濟利益。伊朗與伊拉克政府的合作建立在共同的什葉派信仰和政治支持基礎上,已經在能源、電力等方面支持伊拉克建設。埃及、約旦、敘利亞等國則通過電網聯網、油氣管道建設、政治支持等方式展開合作,最終獲取更多的伊拉克油氣資源。海灣國家通過大量援助、經濟建設(如新能源)等方式,擴大自身在伊拉克的影響力。一個和平穩定的伊拉克,是周邊鄰國共同的利益訴求。
自2003年以來,中國一直是伊拉克石油開采領域和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和支持者。中國的優勢在于幾點:一是作為域外大國,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是西方國家的對沖力量;二是不干涉主權,不參與政治,專注于經濟建設,受到伊拉克各方歡迎;三是中伊合作基于從政府到民間、從政治到民生的雙向需求,不存在利益沖突。而未來中國在合作過程中的缺點也將不斷凸顯:一是安保力量不足,參建項目、人員、投資資產受到恐怖主義威脅;二是在海外軍事力量缺位的情況下,暫時只能依靠當地政府和民間安保團隊保護安全,處于大國競爭中的不利地位。
伊拉克希望中國更多參與到該國戰后重建過程當中,一是充分利用中國資金、中國技術和中國經驗;二是通過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對西方國家影響起到對沖作用和形成競爭格局,從而形成有利于本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局面。8月份,伊拉克啟動加入亞投行程序;今年1月,伊拉克電力部通過中國大使館獲取在伊從事電力項目中企推薦清單,顯示出了對中國合作的重視。與中國電建2GW太陽能發電項目的簽約,或與此清單相關。該名單上的其他企業,也都先后在伊拉克獲得了新項目簽約。
開發建議
(一)深入研究該國已有投資和發展計劃,提供包含規劃、初設、技術、資金、實施在內的綜合性解決方案,以完善的前期服務解決伊拉克政府相關部門人員專業度不夠的問題,同時構建項目合作的信任感。
(二)抓住一切機會提升項目合作或者框架合作的高度,爭取列入兩國政府合作框架(如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提升項目可執行性(如可融、可保),保障項目落地實施。
(三)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加強第三方合作,與伊拉克市場已有合作協議的企業(如法國道達爾能源、阿聯酋馬斯達爾等)搭建合作關系,進行優勢互補,達成合作共贏。
(四)抓好最后的非競標合作紅利期,妥善利用代理關系,利用中間力量迅速打入市場并實現業務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