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走出去系列(四)】泰國篇
背景
中國和泰國兩國自1975年7月1日建交以來,兩國各領域友好合作關系全面、順利發展。2012年4月,中泰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中泰兩國政治互信不斷加深、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并不斷深化,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全方位推進的大背景下,兩國經貿合作已進入歷史最好時期。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中泰貿易額達917.5億美元,中國連續7年成為泰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19年,中國首次超越日本成為泰國第一大外商投資來源國,中國以203個新批投資項目、共計2600億泰銖(約85.6億美元)的投資額,在2019年泰國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中占比超過一半。
泰國的發展規劃及戰略與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戰略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資企業在泰國發展面臨新的歷史機遇。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大企業在泰投資建廠,一批批大型項目相繼投產。中泰之間的投資合作已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泰國化工行業投資吸引力
1. 泰國GDP
泰國是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泰國經濟一直正增長。但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泰國經濟呈波動趨勢。2019年,泰國經濟增長低迷,扣除價格因素后,全年實際GDP較上年增長2.4%,增幅比上年回落1.8個百分點。
從經濟結構上看,農業約占9%,制造業及其他工業產業占36%,服務業約占55%。其中,旅游業是泰國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占到國內GDP的五分之一。
2.泰國的勞動人口與勞動力成本
泰國勞動力資源較為充足,每年有大量勞務輸出他國,但隨著國內經濟復蘇及吸收外資規模不斷擴大,也出現了勞工短缺現象問題?,F通過協議每年從老撾、柬埔寨、緬甸引入外籍勞工。據泰國2019年統計,泰國人口6900萬人,其中勞動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8%左右。
泰國從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國實行最低日工資政策。2018年,全國最低日工資標準是308泰銖(約合9.3美元)。2019年12月6日,泰國經最低薪資委員會會議審議決定,從2020年起,泰國各地最低日薪將調漲5-6銖。全泰國將有9個府最低日薪將調漲6銖,其中有春武里府、普吉、曼谷、佛統府、暖武里府、巴吞他尼府、北欖府、龍仔厝府以及巴真府;其余府將調漲5銖。最低日薪又按具體額度分為10組,其中額度最高的是春武里府和普吉府,達336銖,最低的是陶公府、北大年府和也拉府,只有313銖。
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高低,各地實際平均工資水平不一,曼谷及周邊地區薪資水平最高。部門經理及工廠廠長月薪約2000-3000美元,工程師約1500-2000美元,辦公室職員700-1000美元,勤雜工、司機約300-500美元,其中,社保繳費比率為工資10%,個人支付5%,企業支付5%。
3. 泰國對外國投資鼓勵政策
2019年IMD世界競爭力排行榜中,泰國在全球63個參加評選的經濟體中位列第25名。優良的投資環境使泰國在吸收外資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伴隨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全面建成及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建成,泰國吸收外資重新進入快速增長期。
泰國主管投資促進的部門是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具體負責審核和批準享受泰國投資優惠政策的項目、提供投資咨詢和服務等。主要法律依據為《投資促進法》。
BOI將鼓勵投資的行業分為八個類別: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礦業、陶瓷及基礎金屬;輕工業;金屬制品、機械及交通設備;電子電器業;化工產品、塑料及造紙;服務業和公用事業;發展科技創新行業等。
每個大類下還細分為許多小類,BOI對一些重點鼓勵投資的行業都規定了特別的優惠條件,如新技術、新能源、新科技的引入屬于特別重視的項目。
根據BOI制定的七年投資促進戰略(2015—2021),泰國主要以投資所屬的行業為基礎,按行業的重要性給予不同程度的優惠政策,另外也按項目所在地區及價值的不同給予額外的優惠。
泰國工業園區眾多,約有57個工業園區,分為一般工業區和自由經營區兩類。泰國各工業園的優惠政策與BOI的地區鼓勵政策基本保持一致,根據所處的府分別享受當地最高的投資優惠(包括稅收、土地、人員引進及進口機械設備或原材料免稅等諸多方面優惠),各入園企業無需特別申請即可享受BOI的投資優惠政策。
4.泰國化工行業產量
泰國石化產業非常發達,石化工業約占其GDP的5%。如今,泰國的石化工業已經發展成熟,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石化產品。截至2016年,上游乙烯和丙烯的產量最大,產能分別為444萬噸/年和285萬噸/年。
泰國的三大石化企業是PTT全球化工(PTTGC),SCG化學(SCGCH)以及煉油和石化綜合設施(IRPC)。PTT一直是泰國的主要國有企業,并于2001年成為上市公司。
泰國出口了其石化產品總產量的50%-60%。以2016年為例,泰國出口了423萬噸/年的主要聚合物(PE,PP,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樹脂(ABS / SAN)和PVC),而進口量為121萬噸/年。在過去幾年中,泰國石化裝置產能利用率一直很高,達到80%-90%。
預計未來泰國石化行業將繼續增長,并從穩定而較低的原油和天然氣價格中受益。但同時也有一些限制該行業未來發展的因素,涉及以下方面:
(1)擴大工廠產能的能力有限;
(2)環境限制為試圖進入石化行業的投資者帶來了障礙;
(3)“泰國4.0”政策已將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學確定為增長引擎。
面對國內外挑戰,泰國的石化公司正在國外尋求新的機會,包括合資企業交易和并購,以擴大和加強產品和技術組合。伴隨此類計劃的進行,泰國將繼續成為亞洲主要的石化產品生產商和石化產品出口商。
5.中泰經貿合作保持平穩
泰國是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對外貿易在其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泰國外貿出口總額為2462億美元,同比下降2.7%;泰國進口額為2366億美元,同比下降4.7%,貿易順差約為96億美元。
2019年,中國對泰國出口商品總值為456億美元,同比增幅為6.3%;中國自泰國進口商品總值為462億美元,同比增幅為3.4%;中國與泰國貿易差額為-6億美元。
塑料橡膠和機電產品是泰國對中國的兩大重要出口商品,分別占到泰國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0%以上;植物產品為泰國對中國的第三大類出口商品,出口占泰國對中國出口總額的13%左右;對中國出口的第四至第六大類商品是化工產品、木及制品和礦產品,合計占泰國對中國出口總額約18%。
機電產品占據泰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半壁江山;金屬及制品、化工產品、塑料橡膠、紡織品及原料、運輸設備分居第二至第六大類進口商品,5類商品合計占泰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約38%左右。在上述產品上,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等是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
“走出去”投資案例
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行業分布:金屬與機械設備37%,農業19%,化工12%,礦產10%,服務業8%;電器與電子7%;輕紡5%。
中國企業投資泰國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例如:
(1)中策橡膠。形成半鋼子午線輪胎500萬套/年,全鋼子午線輪胎100萬套的產能,三期期項目的建設基本形成,公司呈現產銷兩旺。
(2)新泰車輪。生產高端輪轂,盈利能力集團內第一,擴大投資1.82億美元。
(3)上汽、玲瓏輪胎、森麒麟輪胎、雙錢輪胎等大型企業也先后投資。
(4)海爾。2007年收購三洋,2016年總產量為65萬臺冰箱,行業內第五位,泰國生產總產量的10%。
(5)江蘇天合光能、中利騰暉等相繼投資,率先填補泰國光伏產業生產技術空白。
(6)華立(泰國)。2000年投資泰國,成為中企投資泰國最早的一批。產業覆蓋:儀表制造,貿易,工業園,大健康產業,已成為華立在東盟的區域總部。
(7)通用橡膠(泰國)有限公司輪胎項目是江蘇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建的首個海外生產基地,于2019年12月28日正式投產,生產出合格輪胎產品。
泰國化工行業投資風險
1. 政治風險
泰國是世界上政權更迭周期最短得國家之一。泰國政府執政周期過短,致使歷屆政府政策延續性受到考驗,后繼政府修改乃至推翻前任政府政策的情況也時而有之。每當新一屆政府上臺后,往往會根據自身利益需求對外資項目進行重新評估或拒絕繼續合作,由此可能造成外資企業無法按照原合同或協議繼續進行相關投資,使企業的正常經營被迫中斷,對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2. 安全風險
泰國市場對外開放較早、法律法規相對健全,絕大多數在泰國的中資企業能夠做到遵紀守法、規范經營,與當地各方機構和人員建立起比較和諧的社會關系,總體不存在大的風險。但近幾年,伴隨中國對泰投資的飛速增長及企業數量的急劇增加,泰國媒體和非政府組織對中國的關注度有所提升,一些夸大渲染甚至不實報道偶有露頭,對中資企業和中國的國家形象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中資企業在環保、競爭方式以及擴張速度等方面與當地及其他國家投資企業偶爾爆發利益沖突。
3. 市場風險
泰國的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一方面,泰國企業自身投資能力較好,另一方面,在泰國的主要投資來自日本、美國、歐洲、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外資企業對赴泰國投資多數看好。傳統優勢的產業投資市場幾乎均已被先期投資者占領,從市場布局、資金實力、技術水平和國際投資經驗等方面看,都對中國企業的進入形成很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