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洞察國際 第21期丨甲烷減排管控升級 油氣行業或先破題
為啥關注甲烷減排
“短期氣候破壞者”威力巨大
甲烷是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甲烷排放量約5.7億噸,是工業化以來造成全球變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甲烷排放主要可以分為自然來源(約占40%)和人為來源(約占60%)兩種。有機物在缺氧條件下可以分解產生甲烷,因此甲烷在自然界中存在廣泛。自然來源以濕地排放為主,動物腸道、白蟻、糞便也可以產生大量甲烷。但人為排放是當今社會更主要的排放來源,煤礦生產、油氣生產儲存運輸、生物質燃料、牲畜飼養、稻田、垃圾填埋等環節都可能產生大量甲烷排放。
根據生態環境部2019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兩年更新報告》,我國的甲烷人為來源主要包括能源、農業、垃圾填埋三大類。2014年我國能源相關甲烷排放占比約為45%。其中,煤炭開采占比高達38%,燃料燃燒產生的甲烷占5%,而石油與天然氣相關排放僅占2%。農業是我國第二大甲烷排放源,占比約為40%。垃圾填埋排名第三,約占12%。
甲烷被認為是“短期氣候破壞者”,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較短,約為12年,但其吸收熱量的能力遠超二氧化碳。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的全球變暖潛力值顯示,在20年的范圍內,大氣中同等質量的甲烷對全球變暖的影響約為二氧化碳的81倍,在100年的范圍內,約為28倍。
除了對全球變暖的影響,甲烷還會在平流層與對流層間形成臭氧,影響空氣質量。
甲烷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但在大氣中分解速度也快。這也就意味著,相較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甲烷排放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會更迅速、更顯著。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估,2030年前,如果能減少45%的人為甲烷排放,到2045年,全球溫升可在原有基礎上減少0.3攝氏度。相較而言,二氧化碳減排治理成果最早在本世紀中葉才能顯現出來。
有哪些減排措施
可行舉措 輔助手段 政策鼓勵
1. 現階段可行措施:
(1)大幅降低由設備故障等意外導致的甲烷泄漏。監測頻率越高,泄漏就能越早被發現,但其成本也會隨之增加。
(2)提高設備排放標準,淘汰高排放的設備與零件,可有效降低生產活動中的甲烷排放。
(3)改良燃除系統,可提高燃燒效率,降低甲烷排放。
(4)禁止非緊急燃除與排空,采用捕獲再利用等方法降低排放。
(5)完善監測、報告、核算系統,得出較為準確的排放數據,是所有基于排放量的市場化手段得以實施的前提。
2. 輔助性減排政策(基于目前的監測、核算水平,現階段難以大規模實施):
(1)依照排放總量或排放強度對甲烷排放進行稅收,可以激勵企業在達到基本的排放標準后繼續減排。
(2)政府可以為低甲烷排放的項目提供融資優惠,降低貨款利率,降低礦區使用費,或直接給予資金支持,刺激企業低排放發展。
3.促進其他國家減排的政策:
(1)燃料進口國可強制要求出口商披露其甲烷排放數據,并給予排放強度較低的燃料價格溢價。
(2)進口國可對進口燃料的甲烷排放強度設置上限。不符合標準的石油與天然氣可能會被禁止進口,或受到其他限制。
(3)推出甲烷邊境調節機制,使進口產品和本國產品在經過稅收后,擁有“同等”的甲烷排放水平。
國際同行怎么做
設定目標 加強監測 發起倡議
天然氣行業的甲烷減排對于鞏固其在能源轉型中的低排放定位尤其重要。在能源轉型的背景之下,天然氣是短期內替代煤炭最現實的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保障手段。根據IEA測算,當天然氣發電系統中的甲烷泄露強度達到3.5%時,其對環境的影響將與煤電持平。目前天然氣行業平均水平甲烷強度約為1.7%,控制并進一步降低這一數值,可有效推進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受政策法規、行業趨勢以及投資者壓力的影響,油氣公司也紛紛設定甲烷減排目標,并制定了一系列甲烷減排措施。
設定甲烷排放目標
2025年,殼牌計劃將油氣業務全產業鏈甲烷排放強度降低至0.2%以下;同年,BP計劃將上游業務甲烷排放強度0.2%以下;到2023年,雪佛龍計劃在2016年的基準上減排25~30%;??松梨诔兄Z,到2025年前排放量較2016年下降40%~50%;挪威國油承諾,到2030年,甲烷排放強度近零。
總的來說,各油氣公司的減排目標可以分為強度目標和總量目標兩類。二者在助力甲烷減排中的成效也各有利弊。
總量目標不受企業產量影響,一定程度上可以確保其對環境的影響。但是總量目標無法保證其是通過切實的減排措施實現的,因為剝脫高排放資產也可以使排放總量降低。強度目標可以比較不同公司之間的控排表現,但即使甲烷強度下降,伴隨公司產量的上升,公司總排放量可能不降反增,無法控制整個企業對氣候的影響。
此外,油氣公司的減排目標主要針對作業者項目,基本沒有對股權投資類的非作業者項目做出的甲烷排放限制。
目前,BP正在努力打破這一局面,除了設定其上游業務的甲烷排放目標,也在影響其合資企業,使二者的目標趨于一致。
各公司在設定排放目標的產業鏈選擇上也有所不同,除殼牌制定了全產業鏈的減排計劃以外,其他企業僅對上游或中游制定了減排目標。
完善甲烷排放監測機制
對石油公司而言,實現甲烷減排的另一個重要發力點是提高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目前,大部分企業披露的甲烷排放為估算值,其結果與環保組織通過衛星、無人機監測技術收集的數據有所出入。如果無法準確掌握公司甲烷排放情況,就很難提出有效的減排方案。因此,未來油氣公司還需進一步完善監測、報告與核查機制,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來源。
目前,在甲烷監測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油氣公司是BP。BP采取了分級監測的方法,對泄露可能性高、泄露量大的項目采取精度最高的現場持續監測手段。對泄露可能性低、泄露量小的項目采用因子估算法。在控制成本的同時,實現了監測效果的最優化。
“合縱連橫”發起減排倡議
甲烷減排倡議組織也為國際同行實現甲烷減排做出了積極貢獻。影響力較大的倡議組織包括:由世界領先的油氣公司、國際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學術界共同發起的甲烷減排指導原則(MGP)伙伴關系,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OGCI),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領導的油氣甲烷伙伴關系(OMGP 2.0),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6家能源公司組成的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排放聯盟等。
這些倡議組織集合了不同國家與地區的能源企業,共同設立減排目標,交流經驗,探索甲烷減排的技術路徑,并努力建立統一的甲烷核算體系,以支持全球減排行動。以上四個倡議組織已經囊括了全球超過50%的油氣產量,其影響力還在不斷擴大。
我國油氣公司怎么做
緊跟國家步伐 提升減排實力
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是我國影響力最大的倡議聯盟,于2021年5月18日成立,該聯盟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聯合發起,國家管網公司、華潤燃氣、新奧能源為創始成員單位。
該聯盟提出,各單位將共同展開行動,將甲烷控排納入碳減排發展規劃,全方位提升甲烷排放管控水平,爭取在2025年將天然氣生產過程甲烷平均排放強度降至0.25%以下,接近于世界先進水平,并努力于2035年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不斷提升中國油氣企業在全球氣候治理格局中的影響力,彰顯中國企業的責任擔當。
事實上,根據我國目前的甲烷國家行動計劃,油氣公司一項重要工作是,摸清全產業鏈的甲烷排放分布與減排潛力,并根據自身狀況制定合理的減排目標。最終是采取強度目標還是總量目標、是否對全產業鏈進行減排規劃、是否對權益性資產進行限制、制定目標的周期以及力度多大,都需要企業謹慎決策。
油氣公司還需進一步提升甲烷監控能力,發展現場連續監測技術、無人機、衛星等先進監測技術,并與估算法相結合,形成科學合理的監測、核算、報告系統,提升數據的準確性。
此外,油氣企業還應積極參與國內外的倡議組織,加強溝通交流,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