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海工市場要變?——8月海工市場評論
大額訂單助力海工裝備成交額
八月海工市場交付總額提升,據克拉克森數據顯示(上圖),2022.1-8海工裝備成交高達126億美元,而去年的一整年成交額約計145億美元。
這是由于在今年八月份,成功交付了3艘海工裝備,中集來福士獲得了巴西國油的P-80 FPSO船體合同;上海外高橋造船則從SBM Offshore獲得了1艘通用型FPSO船體合同;同方江新獲得1艘溢油應急船訂單。
海工裝備價格平穩上漲
自升式鉆井平臺新造的價格達到2億美元,增長了18%;3200載重噸平臺供應船新造的價格達到2800萬美元,增長了13%。由此看來海工裝備的價格平穩上升的。
全球船廠把握機遇推進交付
八月份,全球海工裝備一共交付成功了12個海工裝備,這其中包括了1座自升式鉆井平臺,5艘浮式生產儲運裝備,6艘施工類船舶。2022年1-8月,全球累計完工交付海工裝備121個。
從數據來看,全球的船廠都在積極利用此時海工市場環境的機遇,全力將海工裝備交付推進。
租金上漲——海工裝備需求增多
(看上圖)在八月份,全球的自升式鉆井平臺利用率高達86%,同月浮式鉆井平臺的利用率高達84%,可見,海工裝備的使用頻率突增。
并且部分海域的鉆井平臺供不應求,租金大幅度增長,Transocean最近宣布了其獲得的美國墨西哥灣的鉆井船合同,其中一條日租金高達44萬美元。供應跟不上需求,租金的調整對海工市場有很大影響。
改善供需關系的同時市場能否供應求
需求方面
油氣企業帶動著海洋油氣的開發以及市場活躍度,在不斷消耗自身資源的同時,也在找尋可替代的資源渠道,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了進口能源的消耗,同時對于美國,巴西,非洲等傳統油氣大國的海工裝備需求有一定推進作用。
如:美國政府近期發放了價值1.9億美元的近海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租約;墨西哥灣170萬英畝油氣區塊的開采權完成出售,該項目此前曾因環保原因被推遲;非洲莫桑比克加大了海洋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成為東非第一個出口天然氣的國家,更多的海洋天然氣項目已經提上議程。
供應方面
近幾年全球海工裝備新訂單處于低迷期,與此同時老舊海工裝備的拆解量卻穩步增長,全球海洋工程裝備船隊的供應總量持續減少。(看下圖)由克拉克森數據可知,在2018年以來,全球海洋工程裝備船隊數量同比都呈負增長趨勢,直到2022年,隨著下游需求的逐步增長,海工裝備交付加快,市場由需求短缺轉變為船隊短缺的討論。
市場升溫,訂單增長
近期,海上鉆井承包商 Valaris與沙特阿美的合資企業ARO Drilling正在為20座鉆井平臺新建項目尋求融資,并對未來發展前景表示出了樂觀的態度。實際上早在2017年,沙特阿美、Lamprell、Bahri和現代重工的合資企業International Maritime Industries (IMI) 就表示將在未來十年內為ARO Drilling建造20座鉆井平臺,但消息公布不久就迎來了國際油價的漫長低谷期。如今的環境與當時已經明顯不同,持續高位運行的油價為油氣行業贏得了充裕的現金流,海工裝備價格持續上漲的勢頭仍在延續,持幣待購的買家們正在準備跑步進場,海工市場的拐點這次可能真的要來了。
數據來源:除單獨注明來源,本文數據均來自中國船協、克拉克森、相關公司官方發布等統計與信息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