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數字未來”正向管道局走來!
去年,國資委發布了
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100個代表性案例
從案例中不難看出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萬花筒,千企千面
如果將這些轉型做一個高度抽象歸納的話
會發現國企數字化轉型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都是一場效率的革命
如此,管道局圍繞智能倉儲、智慧施工、智能運營、數字化辦公等領域搭建起強大的數字化轉型平臺,將“效率革命”概念深入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01、謀劃 擘畫數字發展藍圖
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是“必修課”。管道局對此早有謀劃。從2003年的冀寧聯絡線開展數字化技術局部應用開始,管道局一直嘗試以設計為源頭,向采辦、施工和試運行提供一整套數字化建設方案,為管道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
近兩年,管道局不斷深化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加強頂層設計和前瞻布局。管道局明確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路線圖,按照業務發展、管理變革、技術賦能三大主線,在2021至2025年期間,規劃數字基礎、數字賦能、數字驅動、全數字化四個階段,有計劃地實現“夯實基礎、戰略發展、重點突破、全面實現”的戰略目標。
信息化、流程信息化、數字化是管道局數字化轉型三個階段的關鍵詞。圍繞這三個關鍵詞,管道局著力流程優化、數據治理及信息化建設,制定業務、組織、技術轉型“鐵三角”的CPP轉型模型,并不斷優化企業運營管理模式,從現在的以項目為中心提升至以客戶為中心,進而以數據為核心,目標也由現在的體系建設管理逐步提升至流程管理,進而提升至數據管理。
管道局集中精力細謀劃、撲下身子干實事,在數字化“新賽道”上迎風而上、搶占先機。
02、變革 智能場景加速落地
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給管道局帶來了哪些變化?
設計人員:過去用筆和尺來畫圖,現在有了數字化管道設計,多臺計算機互相協作畫圖,線路、工藝等10多個專業緊密協同,效率大幅提升。
管道設計院全面完成數字化設計體系構建,形成了WisPipeline一體化載體平臺產品,在行業內率先具備了數字化交付能力和服務智能管道建設的能力。
這些先進技術在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為代表的長輸管道建設中成功應用,推動我國長輸管道建設和運營步入了智能管道時代。
在工程建設現場,掃碼已經成了員工作業前必不可少的動作。每一次掃碼,都是在向智能工地一體機上傳數據。僅需登錄系統,每道焊口所用管材、自身焊層、外觀信息及后續返修補口等各工序數據一覽無余。打開智能監控模塊,可以清晰看到作業面內施工動態,方便掌握現場信息進行服務指導……
物裝公司自動化立體倉庫內,物資入庫工作都由機器人完成,利用無人叉車、巷道堆垛機等設備,實現了從判斷貨位到搬運擺放的全機械化操作。這在管道行業尚屬首例,不僅節省時間、人力,倉儲大數據分析還可以向管理者推薦倉庫收發策略、物資出入庫路徑規劃、物資儲備-存儲分布方案,猶如為倉庫裝上了數字大腦。
數化萬物,智在融合。在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過程中,管道局充分發揮優勢,全產業鏈深度融合數字化、智能化,不斷注入“智慧因子”,有效激發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03、提升 “數智錦囊”打造新引擎
當前,數字化辦公系統實現了組織機構一體化管理、信息一站式展示、國內外一體化應用,滲透到員工的工作生活中,遠在非洲的員工也能和國內即時聯通、協同處理事務。
這只是管道局在驅動升級上“自我革命”的一個縮影。圍繞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管道局把數字化、智能化驅動提升的新引擎延伸到方方面面。
萬丈高樓平地起,數字化這座大樓,需要“數據”的磚塊,一層層壘起。管道局啟動數據標準體系建設,構建了具備雙活模式的數據中心云平臺,實現了軟硬件資源的集中部署和共享使用。目前已承載涉及設計、采辦等超過百種應用,成為全局的計算中心、存儲中心、備份中心。
如今,管道局通過開展油氣儲運數據標準體系建設工作,形成了各類移交規定,基本覆蓋油氣儲運行業核心業務領域,并以此為基礎,構建起統一的項目交付數據倉庫,實現了業務和管理過程數據的集中存儲。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中國石油北斗運營服務中心融合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搭建完成油氣行業唯一覆蓋全國的“北斗高精度網”。這張網能為管道局乃至集團公司各領域提供行業領先的精準位置服務,為各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提供位置數據支撐。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
復雜的系統化工程
當前,管道局在數據標準
基礎網絡建設
信息安全管理和數據中心建設等方面
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
但在數據應用能力及成熟度上
還需久久為功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一個“數字未來”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