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供應鏈】盡職調查:何以為度?——買家對新供應商的考查和核準指南
買家對新供應商的考查和核準工作,很久以來缺乏一套明確的流程,這樣的局面直到不久前才得以改觀??疾榈膬热葜饕腥齻€方面:成本、質量、交貨周期。列出供應商在價格和交貨周期方面的競爭優勢之后,買家會整理好供應商的相關信息,并交給質檢部門審核。如果供應商具有ISO 9001或同等類型的其它證書,質檢部門可能只是簡單審核并很快通過。
時至今日,對供應商的考查重點已經遠遠不止上述范疇,正如更多的監管法規也在陸續出臺。1976年實施的ITAR[國際武器貿易條例],對國防承包商的產品具有約束力。2022年頒布了歐盟強制性盡職調查指令,對在歐盟國家經營的公司具有影響力。過去數十年間,出臺了無數各種各樣的法規條令,企業都要逐一研究。當前企業的供應鏈受到各種干擾,導致企業設法縮短供應鏈,并吸引相關的車間甚至整座工廠搬到相鄰地區。但這樣做的話,企業不僅要了解自身面對的監管法規,還要了解供應商需要遵守的法規。除了最基本的法規、條令,企業還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供應商審核工作應該做到什么程度?這些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但是下面這些建議也許有所幫助:
編制企業專用的檢查清單,并注意收集其它企業或機構、院所提出的“最佳實踐方法”(他們經常會發表論文、參加各種論壇和研討會)。采集互聯網上較高知名度平臺(行業協會、特定領域的認證協會、學院)提供的信息。
重點關注主要供應商,并且/或者按照A-B-C分類管理供應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供應商,可能訂單金額并不高(例如業務金額屬于C類,但對于買方的業務起到關鍵的作用)。因此不能只關注排在最前面的那些供應商,名單上的所有供應商都要逐一審核。當然,我們可以對最靠前的供應商進行更深入的考查。
需要關注整個端到端供應鏈。
對供應商而言,這意味著“我賣家的賣家”。要想真正有效地檢驗關鍵賣家是否有能力履行訂單,我們對賣家的供應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最近和同事們交談后筆者發現,很多情況下正是因為二級賣家的問題,導致一級賣家無法如約交貨。
核對清單
供應商盡職調查的核對清單上應該有哪些項目?以下幾個方面是必須關注的:企業概況、財務報表和(或)第三方評估報告、商務管理系統或資源規劃方案(ERP)、運營回顧,以及質量檢驗/管理。
企業概況
以圖表的形式呈現企業的法律結構、組織架構和所有權結構。其中應包括公司董事、高層人員及關鍵員工名單。鑒于國際上受制裁國家、企業及個人的名單在不斷增加,企業概況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考查內容。此外當然也要看企業歷史和產品目錄。
財務報表和(或)第三方評估報告
對大多數企業而言,由知名機構出具的第三方評估報告足以說明問題,例如鄧白氏(Dun & Bradstreet)或類似機構。如果供應商的規模巨大,或者供應的物項作用非常關鍵,那么最好能提供一份3-5年的財務報表。然后買家的財務團隊可以對供應商的過往經營表現做出評估。關鍵在于,必須確定被提名或已獲批準的供應商能正常經營。舉個例子,筆者最近了解到這樣一個供應鏈事件:用戶針對某種關鍵物項僅有唯一的核準供應商,因此設法尋找到第二家核準供應商,但看來這兩家供應商即將合并,因此尋找后備供應商的努力也就付之東流了。原有的那家供應商認為這是個合并的極好時機,因此接受了合并要約,并回絕了用戶提出的補救方案。
業務管理系統或資源規劃方案(ERP)
首先最好了解清楚,供應商是否擁有一套完善、集成化的業務體系。在許多規模較小的企業,每個功能模塊都是由若干各自為政的獨立系統組成的。這意味著如果有關鍵職員離職,容易影響系統和模塊的運作。這種非集成式架構通常會導致企業難以擴大規模。對于擁有集成式業務體系的賣家,必須了解其經營年限、賣家狀況和維護狀況。無論是哪種架構或體系,都有必要了解系統啟用或遷移的時間節點。這些事件通常會導致產量減少,或是干擾交貨。
運營回顧
很多企業會跳過供應商現場考察這個環節。這可能是為了節省成本,或是缺乏相關資源。但這不是太好的選擇。沒有什么方法可以替代現場參觀生產過程。此外還可以看到供應商的設施布局、組織能力、清潔程度,還有生產的安全保障,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疾熘?,可以查閱一遍與所屬行業相關的所有證書: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以及OHSAS 18001(健康與安全管理)等。
如果涉及軍工行業,可能需要ITAR等證書,或是屬地監管法規要求的同類證書。如果希望貨物運輸更加順暢,尤其是在入境美國時,C-TPAT(海關商貿界反恐聯盟)2001版證書可以證明商家的可信度,它是根據“可信商家計劃”實施的。上述計劃的目的,就是為貨物順暢通關提供支持,而且在整個交貨周期都有利于節省時間。當然,上述計劃和證書本身也涉及相關的審計和檢查規程。企業要想保有自己的C-TPAT證書,必須定期對供應商進行審計,以確保供應商始終符合可信商家計劃的要求。確切地說,企業自身的設施、供應商的設施,都要接受審計,即使供應商是在海外。
質量管理
每家企業的質檢部門都有自己的檢查清單或調查表。本文中提到的若干因素很有可能也羅列其中。企業可能希望將指派給各個功能模塊的檢查清單整合在一起。但所涉及的行業和產品類型對質量要求有很大影響力,因此這樣的綜合檢查清單只能作為參考。對于賣家的響應能力,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權威機構出具的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證書。其它相關的證書包括ASME,EN等。
小結
盡職調查是一項復雜而深入細節的工作。本文簡短的篇幅僅能勾勒一個大致輪廓,提出一些觀點,或許也能為后續的操作提供一點思路。但這絕不可能是“百試百靈”的萬能鑰匙,而且實踐起來的難度令人望而卻步。因此首先要針對最關鍵的供應商,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幾個方面。然后再按部就班地完成后續工作。
作者簡介
Stephen Cherlet是一位資深的管理專家,擁有四十年的工作經驗。他畢業于加拿大多倫多市瑞爾森航空工程技術大學,曾先后在航空航天和防務領域的龐巴迪、霍尼韋爾工作。他退休前做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著名的閥門企業威蘭公司擔任首席運營官。目前,Stephen是FarStar S.A.C咨詢公司的創始人和擁有人,同時也是加拿大供應鏈協會全國理事會會長。他的聯系方式是:stephen@farstarconsult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