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2coio"><big id="2coio"><form id="2coio"></form></big></em>

        <s id="2coio"></s>

      1.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碳中和|CCUS的行業機會和前景

        文/中國石油報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多元化的綠色低碳技術體系。CCS/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是實現碳排放變廢為寶、效益與環保并重的一...

        文/中國石油報

        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多元化的綠色低碳技術體系。CCS/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是實現碳排放變廢為寶、效益與環保并重的一項綠色開發技術,也是一項“兜底”技術,在碳中和的進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3月17日至18日,第七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國際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以“CCUS低碳向未來”為主題。來自國家部委、國際組織、國內外油氣合作伙伴、能源化工領域的院士、專家、知名學者等,聚焦“雙碳”目標下能源化工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問題,“碳”尋綠色發展新動能下CCUS如何破局,并就CCUS捕集與輸送、利用與封存及碳政策與金融等議題展開交流和研討,共商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本屆論壇由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CUS聯盟)、中國石油集團共同主辦,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和提高油氣采收率全國重點實驗室承辦。論壇采用“線上+線下”形式,設置了六個環節,其中包括“青年學術論壇”和“CCUS投資論壇”兩個分論壇。以下是部分院士和專家的觀點。

        能源行業如何共促CCUS產業技術發展?

        1 科技創新丨合力破解CCUS科學技術難題 爭當“開拓者”

        丁仲禮〔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推動CCUS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一方面,要明確CCUS戰略定位,科學制定CCUS發展路線圖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并立足未來實現“雙碳”目標的戰略需求,出臺促進CCUS技術創新升級和產業規模發展的相關政策,提前規劃布局CCUS基礎設施,推動CCUS規?;瘧檬痉?。另一方面,在“雙碳”戰略推動下,我國超大規模CCUS產業市場具備吸引全球資本、技術及高科技人才的優勢,要加快打造CCUS產業聯盟和創新聯合體,持續加強國際合作,建立健全技術標準體系,著力打造CCUS產業高地。

        戴厚良(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CCUS是全球公認的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碳減排技術,目前仍面臨理論、技術、工程等方面的挑戰。在國家相關部委的統籌下,由重點骨干企業牽頭組織,依托CCUS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大力推進CCUS全產業鏈重大科技項目聯合攻關和成果共享,支撐CCUS技術規?;茝V應用。重點攻關低濃度二氧化碳低成本捕集技術,加強二氧化碳驅油地質利用、有價值的化工利用、培育藻類等生物利用技術的研發,加強二氧化碳封存地質體長期封存安全性、穩定性、持久性評價技術的攻關,支撐資源化高效利用與安全埋存。

        葛世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黨委副書記〕

        實現煤基能源近期保供、遠期降碳的途徑之一,就是原地儲碳,以礦區CCS實現煤炭利用原地動態碳中和。一是要構建礦區動態碳中和技術體系。截至目前,我國煤基能源二氧化碳利用已進入新階段,燃煤二氧化碳利用技術取得新進展,如果CCUS的“U”能夠加強,那么二氧化碳地下封存量的擴展將實現增長。二是要構建礦區原位動態封存二氧化碳概念,通過煤炭地下氣化等技術創新,就近進行二氧化碳利用與封存,打造煤基能源礦區動態碳中和模式,制造低碳乃至近零排放的煤基能源產品,兼顧能源安全與環境安全。

        費維揚(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

        CCUS技術是化石能源大規模低碳利用的主要途徑,是一種戰略性新興技術。大量工業生產過程離不開化石能源,即使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國也不能完全擺脫化石能源。由于我國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的特點,煤電、鋼鐵、水泥等高碳行業的轉型升級需要時間,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還會延續相當長的時間。

        CCUS技術可實現化石能源大規模低碳利用,促進我國從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向低碳多元供能體系平穩過渡,在滿足減排需求的前提下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將CCUS與資源開采、能源生產、能源儲運及能源利用過程密切結合,對實現傳統能源行業深度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曹小朋(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黨委常委、副院長)

        勝利油田在技術攻關和現場試驗過程中,初步形成了CCUS理論技術系列:深化二氧化碳驅油開發機理研究,形成高壓混相驅理論認識;形成“壓驅+二氧化碳驅”注入模式,解決高壓混相驅實現難題;建立了全域全程混相驅技術,提升高壓混相驅開發效果;形成了二氧化碳驅關鍵配套技術,為驅油與封存提供了保障;建立了咸水層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為CCS規模推廣提供儲備。

        王峰(中國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

        中國石油高度關注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問題,在系統研究不同類型油藏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潛力的基礎上,結合松遼盆地開發的含二氧化碳天然氣田,于2005年提出了二氧化碳捕集、驅油與埋存一體化(CCUS-EOR)概念,組建由院士專家牽頭、科研院所與油田聯合的科研團隊,系統攻關建立了陸相油藏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全產業鏈技術體系。

        礦場歷經先導-擴大試驗、產業化發展兩個階段,率先在國內完整實踐了二氧化碳規模捕集、輸送、注入全流程,系統揭示了陸相低滲透油藏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規律,認識了陸相油藏提高石油采收率和效益埋存的潛力,展現了CCUS-EOR綠色低碳開發、規模效益減排的前景。

        2 產業發展丨合力推進CCUS全產業鏈示范工程 爭當“領跑者”

        李金發(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黨組書記)

        當前CCUS產業正處于規?;?、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需要抓住時機,大力推進。在此提出三點倡議:一是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要齊心協力加快二氧化碳捕集輸送、封存場地選址等關鍵技術攻關,深化地質碳匯碳儲、地質安全風險監測等研究,爭取在低成本、低能耗、低風險的CCUS技術上取得更大突破。二是加快大規模、全流程示范工程建設,協同打造CCUS產業集群,充分發揮CCUS減碳作用。三是用好CCUS國際論壇這個廣闊平臺,進一步開展跨國家、跨行業、跨部門的學術交流和科技創新,共同應對全球重要環境與發展挑戰。

        袁士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咨詢中心專家)

        當前,我國CCUS-EOR正處于工業化示范和規模產業應用階段,在碳捕集、輸送、驅油與埋存各個環節仍需進一步攻關。要充分發揮石油企業油氣田資源技術等優勢,構建更高效的CCUS-EOR全產業鏈原創技術體系,貫通CCUS-EOR新興產業鏈,實現規?;l展;推進CCUS-EOR全產業鏈相關企業協同發展,形成優勢互補的CCUS產業創新聯合體和產業集群。

        同時,國家層面要盡快制訂CCUS中長期發展規劃、科技支撐規劃和實施計劃,推動和引領全產業鏈規模有效快速發展,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和實施細則,提高企業規?;瘜嵤〤CUS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Bjorn Otto Sverdrup〔國際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OGCI)執委會主席〕

        OGCI正在圍繞以下方面加快CCUS部署。首先,要開發地質存儲目錄,讓投資者對地質封存技術和商業可行性充滿信心。其次,我們正在持續嘗試建立零排放工業樞紐,將排放源集群與地質封存設施相匹配,讓碳捕集與封存基礎設施共享成為可能。我們還參與到CCUS項目中,針對某個國家或地區發展CCUS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針對性研究,并通過鼓勵不同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合作開展研究。

        新行業需要新法規、新政策。需要建立CCUS行業監管和許可證制度,確保設計、部署、實施和運行過程安全,缺乏明確協調一致的CCUS法規有可能制約行業發展。另外,要提升CCUS政策潛力,通過短期市場機制、碳定價和支持機制,讓市場本身成為CCUS的驅動力。

        Irtiza H. Sayyed〔??松梨冢‥xxonMobil)低碳方案業務亞太區總裁〕

        世界上約70%的碳排放來自難以減排的行業,例如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這些行業有時難以直接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實現減排。??松梨谥铝τ谠谌蚍秶鷥炔渴餋CS項目,開展碳捕集與封存業務,證實大型碳捕集與封存項目的可行性,助力這些行業實現脫碳。目前,??松梨谝呀浻谐^30年的碳捕集與封存開發應用經驗,每年能夠捕集600萬至700萬噸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管線輸送能力排名全球第二,并且正在積極與企業界的領先者合作開發下一代技術。

        許世森(中國華能集團科技部主任)

        我國在CCUS領域有一定基礎,但在大規模全流程CCUS工程示范方面與國外差距較大。此外,CCUS需進一步降低能耗和成本。開展大規模CCUS技術研發與工程示范,帶動捕集、輸送、驅油、封存和監測等核心技術突破,高質量實現國家“十四五”規劃中CCUS示范工程目標。通過示范工程的實施,打造我國大規模CCUS技術研發、工程設計、工程建設、運行管理全產業鏈,以示范工程帶動全鏈條技術的發展。

        建議出臺CCUS財稅激勵政策和標準體系,建立重大示范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攤機制,為化石能源在新型電力系統、低碳工業體系中發揮支撐作用奠定重要基礎。

        程杰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公司首席技術專家)

        大慶油田自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CCUS-EOR攻關,經過近60年的研究與實踐,實現了由先導到工業化示范的重大跨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成效。一是明確了二氧化碳驅是實現特低滲透難采儲量動用的有效舉措。二是建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非混相驅試驗基地。三是形成了非混相驅提高采收率特色技術系列,針對外圍儲層非混相、油層薄、分布零散等特點,提出了提效果、降投資、控成本的開發思路,在系統分析全產業鏈關鍵節點的基礎上,開展了特色技術攻關,取得了六方面重大突破。

        大慶油田正在按照“三個結合、三個兼顧、三個優先”的原則,建設二氧化碳百萬噸級埋存和產油能力的全流程示范工程。通過示范引領、穩步擴大,推動CCUS技術廣泛應用,實現二氧化碳有效埋存。按照整體布局,“十四五”末建成二氧化碳埋存能力300萬噸、100萬噸產油能力非混相驅全流程示范工程。

        3 市場應用丨合力構建CCUS高質量發展良好環境 爭當“主力軍”

        趙英民(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營造有利于CCUS發展的政策環境,推動構建CCUS技術標準體系;積極支持CCUS大規模試點示范,組織開展CCUS項目減排量核算方法學研究,探索將CCUS項目納入碳市場交易的可行機制;充分發揮氣候投融資政策的工具作用,搭建“政銀企”信息對接平臺,引導金融機構為CCUS技術發展和項目示范提供支持;進一步加強CCUS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先進技術的分享和經驗借鑒。

        黃晶(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

        我國大部分CCUS技術仍然處于工業示范階段,技術需求緊迫,大規模全鏈條技術體系尚待形成;部分企業驅動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商業模式;政策針對性有待進一步增強,CCUS產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需結合國情,從能源供給安全、行業低碳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把CCUS提升到戰略性技術的高度,實施超前部署;強化研發、降低成本、刺激需求,促進技術、市場、政策三大要素深度融合,實現商業化規?;瘧?。

        朱長龍〔殼牌(Shell)CCS業務中國區總經理〕

        要想釋放CCS的潛力,我們需要考慮三個關鍵問題。首先是合作。企業之間、各級政府之間以及不同國家之間都需要深度合作。其次是毅力。在CCS集群建設和逐步優化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捕集企業、運輸和封存企業,都要勇敢地面對挑戰,應對風險和不確定性,堅信堅持會有回報。最后是長期的、恰當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碳價、碳稅和低碳產品補貼相關政策、提供財稅支持等方式,實現CCS價值鏈的運行。

        徐冬(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

        首先,需要完善CCUS產業的頂層設計,從國家層面統籌建立CCUS發展戰略,逐步實現CCUS由戰略儲備技術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其次,要多途徑實施激勵政策,包括財政、稅收、財政激勵(稅收抵免、資金補貼、低息貸款等)、定價和補貼激勵(優惠政策、電價、產品補貼、利用小時數等)。此外,要建立項目審批和許可制度,強化CCUS項目監管,全流程技術環節統一納入監管平臺,將許可制度貫穿整個項目周期,實現規范化發展。還需要加快CCUS管網規劃布局和集群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設施管理模式,建立合作共享機制,帶動形成以管網設施和封存場地為基礎的區域CCUS產業促進中心。最后,建立支持CCUS科技創新的穩定投入機制,探索建立以政府、企業、金融市場為支撐的多元科技投入體系,多途徑增加CCUS科技創新資金來源。

        馬愛民(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

        目前,全國碳市場處于初期發展階段,激勵約束作用初步顯現,有效促進了溫室氣體減排項目的發展,增強了重點排放單位“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低碳發展意愿。

        我們有關機構正在開展CCUS項目減排、封存量的方法學研究。當方法學成熟之后,我們可以研究將CCUS納入全國碳市場,讓重點排放單位可以用CCUS封存的二氧化碳抵扣其排放量。對于全國碳市場覆蓋領域之外的行業,我們可以研究將CCUS工程納入自愿減排交易市場,讓CCUS項目得到激勵。

        顧松園(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碳金融和碳市場的概念是相關聯的。碳排放交易是對企業碳排放源的市場交易。相較于行政指令,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成本更低,可持續性更強。碳排放交易有利于企業將技術和資金導向低碳發展的領域,用市場的手段來引導高碳企業的節能減排,鼓勵低碳企業健康發展。

        鄒才能(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新能源首席技術專家)

        作為能源人,我們要肩負起新的三大責任:推動能源轉型,保障能源安全,踐行“雙碳”目標。

        現在能源人的兩個責任是推動能源轉型、保障能源安全,未來能源人的兩個責任將是大力發展新能源工業、踐行“雙碳”目標。

        CCS/CCUS是能源人的一場接續性的革命,石油企業具有構建CCUS的地上與地下優勢?!癈CUS”這四個字母,第一個是碳,碳可以有藍碳,通過轉化利用,對人類產生正向影響;第二個是捕集,低濃度、低成本捕集對未來十分重要;第三個是利用,石油工業將肩負起十億噸級二氧化碳埋存和利用的重任;第四個是封存,長期封存尤為關鍵。中國石油正在成為我國CCS/CCUS的主力軍。

        作為中國石油的能源科技人,要引領和推動加快構建綠熱、綠電、綠氫和二氧化碳“四大工業體系”,更要追求更高水平的綠色創新,更要奉獻更大規模的綠色能源,更要利用更低成本的CCUS,要更高質量助力推動能源轉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與實現碳中和目標。(陳欽強、許琳迪、付麟舒、王玥、許晨整理)

        政策、法規和商業模式如何賦能CCUS長遠發展?

        馬喬(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

        需要針對CCUS中不同發展階段的技術分類施策。在完善環境側政策方面,需建立系統全面的激勵機制,將CCUS項目納入碳市場,完善CCUS碳減排量核算方法,給予CCUS項目補貼,完善技術體系標準等。在建立需求側政策方面,建議制定政府采購政策,設立碳排放限額標準等。

        姚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目前,我國部分盈利條件較好的電廠已具備在較低政策扶持力度下實現大規模碳捕集的潛力,并且將CCUS納入碳市場/CCER/綠電/綠證等交易體系,對CCUS的產業化發展意義重大。上網電價補貼、綠色金融支持、碳市場機制和綠色電力交易機制,可作為CCUS項目的長期激勵政策。國家大型能源基地的建設規劃可能給CCUS項目帶來成本進一步下降的空間。保證CCUS上下游合作的穩定性,降低二氧化碳銷售環節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對CCUS的產業化發展意義重大。

        建議早期針對個別盈利條件較好的電廠提供發電小時數補償政策,促進CCUS技術工程實踐經驗的積累。建議盡快組織開展CCUS方法學研究,為CCUS納入碳市場與綠色電力認定提供理論依據。建議將CCUS項目納入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支持名單,為大規模產業化的CCUS推廣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建議完善CCUS上下游產業鏈合作體系,促進關鍵地區形成長期穩定的產業集群。建議圍繞主要二氧化碳封存中心規劃建設主干二氧化碳管網體系。

        馮蕾(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技術研究院)

        要加快推動CCUS標準體系建設,為全面推動CCUS標準化進程提供指導。

        組織培育及制修訂一批CCUS關鍵配套標準。加快開展國際先進標準的引進、轉化和采標工作,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接軌;加快推動制修訂CCUS項目核證減排量的方法學標準,有效銜接碳市場及建立協調機制;開展碳捕集技術、碳儲運技術、監測和裝備、二氧化碳驅油等方面標準的預研究及制修訂工作。

        積極推動CCUS國際標準化工作,不斷提升國內CCUS技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依托CCUS有關示范項目,開展先進適用標準試點示范。在工程策劃、設計、建設、驗收、運行全階段與相關標準制修訂緊密協同,切實發揮標準在CCUS過程中的引領、支撐和規范作用。

        有效開展前瞻性戰略研究,為政府決策、企業規劃、標準研制提供參考。

        郜峰(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加大碳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碳利用的經濟性,政策激勵是關鍵;應在已有政策支持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補貼激勵、稅收優惠、投融資等方面的政策,提升CCS/CCUS的經濟性。

        加快全產業鏈技術研發體系建設。在二氧化碳的捕集、運輸、封存、化學利用、地質利用和生物利用方面,持續開展技術攻關、技術升級與低成本工業化應用,構建全產業鏈技術研發體系。

        注重產業發展與創效新模式。重視相關行業間整合與優勢互補,通過規模效應與共享成本降低開發風險,探索構建“油氣資源、清潔電力網絡和CCUS樞紐”雙效聯動或多效聯動產業鏈。借鑒國際油公司典型做法,加強與周邊項目、與資源國當地政府的合作,探索低碳與新能源項目創效新模式。

        深研資源國政策,規避風險,提升經濟性。油公司在境外開展CCS/CCUS業務,需深入研究資源國相關政策措施,充分做好盡職調查,在可行性研究報告、開發方案編制中單獨成章,全面分析對項目技術性與經濟性的影響。爭取資源國對發展低碳與新能源的激勵政策,提升項目經濟性。

        于航(中海油研究總院)

        咸水層封存的容量大、潛力大,但立足目前的認識,找到能夠滿足千萬噸級規模封存要求的可靠場地并不容易,需要深化對咸水層封存機理/模式的認識,研究二氧化碳增效封存方法,真正實現經濟封存量的增長。

        捕集環節是影響陸海一體化CCS項目最重要的因素,在目前技術水平下,低濃度碳源的加入將會顯著增加封存成本。規?;募喉椖?,針對不同類型碳源特點,研究制訂合理的捕集策略及探索合適的商業模式,是影響經濟成本最關鍵因素之一。

        隨著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不斷推進,CCS/CCUS技術的重要性已經凸顯。近年來,相關技術研究不斷深入,試點示范取得了一定經驗,規?;疌CS/CCUS已經進入規劃,但產業化發展環境相對滯后的問題依然存在。因此,亟須國家層面在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支持、財政補貼、商業模式等方面給予引導和支持,為大規模示范項目創造有利條件,促進CCUS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CCUS發展前景可期,商業化如何破局?

        萬鈞(中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CCUS是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目標的一項重要減排技術,是集團公司低碳產業重要發展方向,是OGCI昆侖氣候投資基金的重點投資領域。

        OGCI昆侖氣候投資基金將積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等最新要求,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圍繞中國石油綠色低碳戰略目標和“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中油資產將著力發揮資本的產業撬動和先行先試作用,與OGCI昆侖氣候投資基金一起,為相關技術發展和項目實施提供專業金融和資本支持。

        丁輝(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綜合處處長)

        我國發展CCUS產業鏈前景廣闊,加速發展CCUS項目恰逢其時。油氣企業要充分挖掘CCUS等低碳項目的市場價值和投資潛力,形成具有顯著產業特色和多重效益的氣候投融資實踐經驗。

        金融機構要創新氣候投融資的金融產品、服務模式和體制機制,探索通過碳價格信號來優化投資決策、調整產業結構、提升客戶質量。

        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主管部門,我們將充分發揮氣候投融資政策的工具作用,搭建銀企對接合作平臺,引導金融機構支持CCUS技術發展并做出示范。完善CCUS相關的技術規范和標準,推動開展CCUS項目減排量核算方法學研究等。目前,CCUS專委會已經啟動方法學的研究編制工作,為對CCUS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打好技術基礎。進一步加強CCUS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先進技術、商業模式和投融資機制的經驗分享和借鑒。

        James Mackey(OGCI CI CCUS業務董事總經理)

        中國有著如此高的生產力水平,也是最有能力大規模部署CCUS項目的國家之一,中國具有可以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真正領導者的優勢。過去幾年里,我們在美國和英國的CCUS項目投資中學到了很重要的一條經驗,那就是能否讓政府、私營企業和資本投資方等在內的眾多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是CCUS項目可否成功落地的重要因素。

        我認為,促進各種激勵措施協調一致,使CCUS項目對資本投資具有吸引力,這對真正推動CCUS至關重要。

        宋磊(OGCI CI中國首席代表)

        CCUS投資需重點關注三個方向:一是在捕集端,通過技術革新和產業放大加速實現碳捕集成本下降;二是在應用端,通過新技術研發拓展二氧化碳應用領域,為市場提供新的供應選擇;三是在項目端,不斷積累CCUS項目經驗。解決好四個重要問題,包括如何“速勝”,盡快實現千萬噸級直接減排量,如何在不同行業領域個性化地部署應用CCUS項目,如何整合CCUS產業鏈資源、優化伙伴關系,如何在不同地質環境中提升有效封存能力。

        柴麒敏(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

        2022年全球能源轉型投資總額達1.1萬億美元,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投資國;2022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4437億美元,中國是全球最大綠債發行國之一;2022年全球碳市場交易總額約8650億歐元,中國交易額位列歐盟、北美、英國、新西蘭、韓國之后,處于穩步發展階段。通過三組數據可以看到,中國已進入全球氣候投融資的主力方陣。

        中國要實現碳中和,需要技術創新這一重要利器。中國已投運或建設中的CCUS示范項目約40個,年捕集能力約300萬噸,捕集源主要集中在石油、電力、煤化工、化肥和水泥生產等行業。

        保守估計,未來中國CCUS市場規模增長非???,短期內,在中國至少會形成千億美元級別的投資市場。專項政策如設立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等,將對發展綠色金融起到積極作用。

        梁希(倫敦大學學院長聘教授、巴特萊特建筑學院院長助理)

        新興的碳定價工具和創歷史新高的碳價,推動碳市場帶來超過800億美元的商業價值,覆蓋了全球約23%的溫室氣體排放。全球多地的碳價創下歷史新高,碳價上漲在發達國家的碳市場中尤為明顯。在未來,CCUS融資機會將會增長,基于CCUS學習效應,項目成本將會下降。此外,隨著越來越多大規模CCUS項目的運行,新建項目的成本正在降低,這種成本的降低來自技術溢出效應和學習效應。

        能源企業應該提前開展CCUS規劃,提前布局高濃度排放源CCUS,建設大型示范項目;在國外成熟市場開展業務,提升國際市場占有率,開展國際合作;投資創新技術,推動技術規?;痉?。(王芳、王玥、許晨整理)

          中國石油CCUS歷程

          1 探索階段(1965—2006年)

          1965年

          大慶油田碳酸水注入試驗拉開我國探索二氧化碳驅油序幕

          1999年

          吉林油田開展二氧化碳驅油先導試驗

          2006年

          首次提出中國發展CCUS/CCS產業倡議(香山科學會議)

          2 攻關試驗階段(2007—2021年)

          2007年

          啟動國家973計劃項目《溫室氣體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資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

          2008年

          中國石油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下設項目及示范工程

          2009年

          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二氧化碳驅油提高石油采收率與封存關鍵技術研究》

          設立中國石油重大專項《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關鍵技術研究》

          2013年

          寧夏石化建成15萬噸/年煙氣二氧化碳捕集裝置

          2014年

          吉林油田建成10萬噸級CCUS-EOR全流程示范工程

          2019年

          新疆HUB成為OGCI全球首批5個CCUS產業促進中心之一

          2021年

          設立中國石油重大科技專項《二氧化碳規?;都?、驅油與埋存全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

          成立中國石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重點實驗室和碳中和技術研發中心

          部署“四大工程示范”和“六個先導試驗”CCUS工程

          3 工業示范階段(2022年及以后)

          2022年

          提高油氣采收率

          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啟動建設松遼盆地300萬噸CCUS示范工程

          發布《中國石油綠色低碳發展行動計劃3.0》,

          確立CCUS發展戰略

          長慶油田開啟鄂爾多斯盆地千萬噸級CCUS/CCS產業基地建設新征程

          中國石油二氧化碳年注入量達到111萬噸,累計注入量達到563萬噸

        TAG: 無標簽
        Top 最新A片线路首页,九一无码中文字幕久久无码,天日天天干天天操天天射天天插,啊啊啊不要疼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em id="2coio"><big id="2coio"><form id="2coio"></form></big></em>

              <s id="2co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