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擬在建項目網站首頁擬在建項目
“蒸桑拿 戰黃沙” 阿爾及利亞HBR項目首油外輸線路全線貫通
當地時間3月10日22時,距離阿爾及利亞石油重鎮哈西米紹東部90公里的Rhourd-el-baguel(簡稱REB)油氣處理中心百米左右,最后一道16英寸金口焊接完成,標志著阿爾及利亞HBR油田一期開發EPC項目(以下簡稱HBR項目)外輸管線全線貫通,為實現首油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HBR項目距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900公里,業主為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Sonatrach和泰國石油公司PTTEP聯合體,包括17座井口設施、2座集輸站、1座集輸中心、5座閥室、1座接收站改造,以及配套井口管線、外輸管線共計255公里。由阿爾及利亞分公司總承包,北京分公司承擔詳細設計,第一建設公司施工總承包。
自2020年9月19日打火開焊以來,HBR項目克服了因疫情導致的材料供應及人員施工影響、極端惡劣氣候、社會依托差、資源供給難等問題,取得了殊為不易的成績。本次完成的外輸管線總長108.7公里、直徑16英寸,從集輸中心至中心處理站,由北及南橫跨瓦德和瓦爾格拉兩省。
克服沙塵、酷暑、交通不便多重考驗
儼然一個“沙人”
三月至五月的撒哈拉沙漠沙塵暴橫行,在這個季節里,間歇性的小沙塵暴幾乎每天都有,漫天黃沙的大沙塵暴每周至少得有一兩次。面對小沙塵暴,作業人員佩戴好防沙塵勞保,搭設好防風棚,在能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堅持施工。每當大沙塵暴來襲,只能停工回營地。在這樣的季節施工,幾乎每天下班時,每個人的頭發上、鼻子里、耳朵里、衣服上以及鞋子里,全身上下都是沙子,儼然一個“沙人”。
“進了HBR項目,免費汗蒸加桑拿”
到了六月至九月,沙漠平均氣溫在45攝氏度以上,地表溫度最高可達59度,即便夜晚也能感受到強烈的炙熱感,來自重慶的外輸管線負責人、第一建設公司技術質量副經理扶小軍感受頗深:“撒哈拉的熱比重慶更火辣,夏天進了HBR項目,免費汗蒸加桑拿”。為保證施工進度,做好冰水供應、備好防中暑藥品等應對措施才是撒哈拉沙漠酷暑季節施工的關鍵。
到處因“小沙包”封路
項目各設施分布較散,有一半路程是土路,道路經常被重型車輛損壞,趕上沙塵暴季節,經常還會在主路上看到一個個“小沙包”,導致車輛無法通行。
租賃設備自行修路、清障
當地市場工程材料匱乏,加之疫情爆發后,當地商店被禁止營業,省際交通線也禁閉了數月,導致一些小型材料采購頗費周折。項目管理團隊利用在阿華人交流群獲取貨源信息,與各方溝通打通運輸路線,租賃設備自行修路和清障以保證道路暢通。一建公司分項目經理駱振斌堅定地說:“這樣的項目我們都能完成,以后遇到再難的項目也無所畏懼”。
總結出一套管理當地工程師的辦法
項目地處撒哈拉沙漠腹地,施工過程中沒有電話信號,衛星網絡速度慢、穩定差,中國人到現場必須申請憲兵保護。因當地資源配合度不高,2021年2月以前,中方人員無法入駐施工現場,只能在200公里以外的瓦德市遠程管理。為解決這個問題,項目管理團隊招聘了大量當地工程師,現場施工協調和報驗以當地工程師為主。如何用好當地工程師進行施工組織和質量管控,成為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項目管理團隊總結了一套管理當地工程師的辦法,即“規矩在先、責任到人、每天匯報、圖表說話”,就像外輸管線的收發球筒功能,讓當地工程師作為管理的載體和延伸,每天去現場掌握進度、監督安全、清理問題、報驗簽字,項目部每天控制好發球筒和收球筒,既提高了現場組織和報驗的效率,也加快了施工進度,確保了工程質量。一建公司駱振斌、任鵬、田小飛、扶小軍等為解決焊口熱縮套施工質量控制困難,專門成立了QC小組攻克該難關,確保了無人區該分項工程施工質量。外輸管線當地工程師Torch abd el illach感慨說:“我們當地工程師就是中國人的眼睛和雙手,不僅要火眼金睛透視現場,還要根據指令指哪打哪”。
疫情期間堅持每天巡邏檢查
2020年2月當地疫情爆發后,國內外航班受到很大影響,原計劃執行外輸管線施工的中方隊伍無法按時動遷至現場。為保證施工節點,項目部在當地有限的工程資源中篩選、考核及招標,最終確定了由當地承包商MATRAFOR公司來執行外輸管線施工任務。
為及時掌握現場情況和迅速解決問題,項目管理團隊堅持每天在憲兵護送下巡查各施工現場。阿爾及利亞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恩儉在項目現場堅持了15個月,面對高溫和沙塵暴,他經常鼓勵大家:“疫情已經常態化,項目進油靠大家,只要全體一條心,再苦再累都不怕”。
HBR項目是聯合體合作的標桿項目,雙方業主高層殷切期望盡早投產以穩定阿爾及利亞石油供應,促進HBR項目二期、三期工程的建設規劃。雖然疫情期間阿爾及利亞多個國際項目暫停,但HBR項目依然逆行疫情、強力推進。目前,HBR項目全體人員眾志成城,排除困難,集中精力收尾和開工調試,全力保證實現4月份首次進油目標。